政府可调控财力空间缩小
财政支出方面,需要财政保障的大事多,各方面资金需求很大。2013年,财政部门要做好交通建设、环境治理、水利工程等重点事项的资金保障工作,要加大对双轮驱动战略、重点产业、节能减排的引导和扶持,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和保障力度,还要对文化体制、事业单位、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工作给予更多的财力支持。同时,刚性支出局面难以改变,支出结构的日益固化,政府可调控的财力空间愈来愈小。
□专家解析
减少公车数量方可标本兼治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三公问题专家叶青向本报记者表示,北京市建立公务用车管理长效机制,将每年每辆车的平均运维支出限制在3万元左右,其目的无疑是好的。由于对每年每辆公务车的支出额度空间做出了一定限制,预计在中短期内,这能够起到减少公车私用等问题的发生几率。但从长期看,他还是建议推行公务车改革,彻底减少一部分公务车。
叶青解释,目前社会各界经常热议公车私用等问题。由于大部分公务车并没有显著标识,公众也无从判断这些上路行驶的公车到底是在执行公务,还是被用来接送孩子,甚至出游乃至其他私人用途。而在经过测算的基础上,一旦限制公务车每年每辆车的支出总额,就能使得公车司机或者其他公车使用者不敢频于将公车私用。因为一旦总额“爆表”,超出的油钱、路桥费、修理费等,很可能就需要公车司机或者其他公车使用者自费支出了。
不过叶青认为,这样管理还是只能适用于中短期内,因为其虽然治标,但仍未达到治本的最终目的。他建议,从长远来看,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各省市,其实都应该推行更加彻底的公务车改革,直接减少一部分公务车,这才是标本兼治的最终解决方案。
叶青举例称,近日北方不少地区遇到极端的雾霾天气,出于环保因素等方面的考虑,北京启动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并要求遭遇极重污染过程的区县,应采取党政机关带头停驶30%公务用车的措施。他认为,下一步北京市各有关部门应该抓紧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和调研。如果研究证明停驶部分公车并不会过于影响相关部门的机构正常运行,那么北京市可考虑在市级单位或者区县推行逐步减少公务车的改革举措。对于减少的比例,可以参照30%这一比例,也可以先低于30%这一比例,各部门根据工作性质不同,也可以不采用统一比例,而视具体情况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