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反腐蓝皮书介绍,卫生部修订了《卫生部领导班子工作规则》《卫生部工作规则》,卫生部各司局、直属单位以及各级卫生部门普遍建立了“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事项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明确凡属“三重一大”事项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健全会议制度,探索实行“一把手”末位发言等制度;领导班子会议讨论决定事项,做到有会议记录、形成会议纪要。各级卫生部门纪检监察组织通过参加党组(党委)会议和行政领导班子会议,监督领导班子执行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科学民主决策情况。有的地方和单位实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基建工程、招投标、药品采购等工作,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
除了医疗单位外,卫生行政审批权力的制约同样重要。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的办案检察官在对2000年至2009年北京市查办的医药卫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进行集中梳理后发现,医药卫生领域的腐败发案环节包括了行政审批环节。
对此,反腐蓝皮书认为,在卫生系统,利用卫生行政审批权、执法权等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仍时有发生。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精简或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卫生部在前期取消23项的基础上,2009年取消行政许可项目4项、下放5项,2011年又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3项。对保留的项目,制定了《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和《卫生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从审批的环节、人员、流程上进一步明确责任、依据、程序和条件,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对行政许可行为的规范和制约。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执法规则,坚持依法行政,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工作机制。
收“红包”、吃“回扣”已经成为医药卫生行业的潜规则。这使一部分人产生法不责众、不收吃亏的心理,一些本来反感潜规则的医生也放弃原则,开大处方、用高价药
在医疗卫生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推进中,除了权力失控外,一些直接危害群众的现象和行为也逐步暴露出来。
反腐蓝皮书认为,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形势依然严峻;少数单位医疗安全管理不到位,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发生严重的医疗质量安全事故;收受红包、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等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医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重患者负担,损害群众利益等。
临沂市检察院所办理的临沂市肿瘤医院原院长马某案件中,马某从2004年至2010年,受贿人民币共计106.9万元、美元4000元。巨额贿金当中,除了少量由本单位职工郭某、赵某等人在单位人事变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主动向其“打点”的之外,绝大部分出自另两人之手——临沂及济南的两家医药公司的代理商白某、赵某。
白某和赵某每次到医院联系出售医疗设备及医用药品之前,必定雷打不动地先到马某这里送上他的那一份“提成”,这已经成为了“潜规则”。
在莒南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原主任王某犯罪案件中: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他的受贿数额是170余万元,受贿渠道基本是4个:临沂的一家药业公司、济南的两家药业公司和一家医疗器械公司。
经查,王某并非医院领导,但“他同时是一位老资格医师,救死扶伤他能独当一面,同样能把病治好,用哪一种药、用哪一厂家的药及剂量多少,他的笔尖一划拉,比领导签字批条子都管用”。
“在两位代理商看来,只有‘潜规则’到位了,‘提成’送足了,他们真正的业务才有可能谈下去。”办案检察官认为,从近两年的办案情况看,“潜规则”给医疗单位的不法人员犯罪提供了温床。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的办案检察官在对数年来北京市所查办的医疗卫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进行调研中则发现,收“红包”、吃“回扣”已经成为医药卫生行业的潜规则。这使一部分人产生法不责众、不收吃亏的心理。特别是看到那些利用潜规则迅速“脱贫致富”的医生们,一些本来反感潜规则的医生也放弃原则,开大处方、用高价药,加入潜规则运作当中,逐步丧失医生的职业道德。
对此,反腐蓝皮书认为,医德医风教育是筑牢广大医务人员职业道德防线的基础工程,关系重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较为普遍地存在重经济效益和医疗技术、轻医德医风的现象,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差、收受红包回扣、过度检查治疗,不但严重影响卫生行业形象,而且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成为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突出社会矛盾之一。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