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導言
近幾年,常有一些腐敗官員戲劇性地落馬,不時成為各種媒體以及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在接連不斷的落馬者中,既有“蒼蠅”,也有“老虎”。頗為耐人尋味的是,有些引爆腐敗官員的“導火索”往往是由“情人”“小偷”有意無意點燃的,有些是因為官員本人某個不經意的言行成為輿論焦點而惹火燒身的,有些則是舉報人因常規渠道遇阻轉而通過網絡發帖引發圍觀達到目的的……對於諸多頗顯“另類”的扳倒腐敗官員的實現方式,有學者將其歸結為“非主流反腐”。
在中國的反腐敗工作體系中,黨委的紀檢部門,政府的監察、審計部門,檢察機關的反貪部門,構成了反腐敗偵辦工作的主體力量﹔依靠群眾舉報以及巡視、暗訪、審計、查案得到的線索,構成了腐敗案件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由主體力量和主要渠道構成的“主流反腐”,一直在反腐敗的前台扮演著主要角色。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隨著自媒體的日益普及,五花八門的“非主流反腐”正在借助網絡的推力迅速崛起,以至有輿論稱之為“反腐義和團”。但在一波接一波的“非主流反腐”事件過后,人們的腦海中又不能不出現這樣一些問號——一些本該早就被“拿下”的腐敗官員為何在“非主流反腐”中才翻身落馬?一些本想秘密舉報的當事人為何冒險選擇最容易“打草驚蛇”的叫板方式?這種既可能扳倒腐敗官員又可能傷及無辜的“曝光反腐”到底能走多遠?“非主流反腐”的活躍應當給“主流反腐”機制的完善帶來哪些啟示?
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關於“‘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堅定決心以及中紀委擴大腐敗線索搜集渠道、整合反腐敗信息資源、調整反腐敗工作布局等一系列舉措,引發公眾的熱切期待。期待當中,還包括“主流反腐”與“非主流反腐”的匯流。
觀 察
“非主流反腐”的常見表現形式
□ 任紅禧
今年1月22日,在中紀委十八屆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嚴肅指出:“我們黨員干部隊伍的主流始終是好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一些重大違紀違法案件影響惡劣,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人民群眾還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
毋庸諱言,人民群眾的不滿意之處,往往與“主流反腐”渠道的通暢性有關——因為一部分腐敗官員是在輿論的倒逼之下才受到官方查處的﹔也往往與腐敗官員落馬的偶然性有關——因為一部分腐敗官員是被公眾輿論監督的“機關槍”甚至被自己踢出的“烏龍球”擊中的。鑒於近年來公眾圍觀的反腐事件常帶有某種偶然性、戲劇性,有網友編出一套順口溜:一靠情婦反目,二靠丑聞奪目,三靠房多不住,四靠不慎露富,五靠盜賊入戶,六靠酒醉無度……
顯然,作為一種情緒化表達,段子當中那個“靠”字的調侃意味不言而喻。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在扳倒某些腐敗官員的過程中,有時確實是偶然性因素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我們不妨通過一些個案來管窺“非主流反腐”的諸種表現形式。
其一: 情婦反目
今年5月12日11時,國家監察部網站首頁出現一條引人注目的消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這則僅有三十多字的消息被各大新聞網站迅速轉載。
早在五個月之前——2012年12月6日,《財經》雜志副主編羅昌平通過微博實名公開舉報劉鐵男,此后的過程一波三折。在幾經跌宕起伏之后,羅昌平終於等來了這個令人感慨萬千的結果。
一個與被舉報者沒有直接利益沖突的媒體人,舉報線索與關鍵証據從何而來?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羅昌平本人稱,“曾接到劉鐵男情婦從日本打來的越洋電話,獲得重要的初始信息”。據《環球人物》雜志披露,在劉鐵男和商人倪日濤等人合謀詐騙銀行高額貸款的過程中,劉鐵男的情婦徐某最終因為風險太大而選擇退出。在幾次受到死亡威脅后,徐某為了“自保”,從2011年開始向國內媒體寄送揭發騙局的相關材料,羅昌平手上的舉報材料就是徐某提供的。
據中青輿情監測室的抽樣數據顯示,在劉鐵男事件中,31.7%的網民是在關注“情婦反腐”,顯然,不少網友更願意將這一反腐成果記到反目“情婦”的“功勞簿”上。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