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反腐倡廉

京華時報:政府欠債不還 談何取信於民

特約評論員 傅達林
2013年03月26日08:37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在正常的市場交易中,債務雙方的法律地位平等,即便欠錢的是政府部門,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民事主體,並沒有動用行政權力予以抵賴的道理。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然而讓廣西南寧橫縣陶圩鎮農民謝汝忠想不到的是,自己1999年借給鎮政府和財政所的28萬元,至今要不回來。14年的艱辛討債路,換回的只是一堆政府公章印和一紙難以兌現的判決書。

  由納稅人供養的政府,原本沒有再向納稅人借錢的道理,但在現行財政體制下,政府欠債不還並非個案。上網查閱,這些年因要不回欠款而將政府告上法庭的案例屢見不鮮。公民原本基於信任才與政府發生債務關系,未料到政府也會成為“老賴”,甚至一賴十幾年,這樣的政府如何取信於民?又如何運送正義?

  一紙借據,讓謝汝忠從黑發人熬成白發人,這無疑是公民維權道路上的不幸,更是法治社會的悲劇。或許在輿論關注下,個案最終能妥善解決,但單個公民權利風險的化解,並不能從根本上捋順政府的角色定位,也難以為公民權利提供常態化的救濟,更無法重塑政府與公民的正當關系。

  在正常的市場交易中,債務雙方的法律地位平等,即便欠錢的是政府部門,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民事主體,並沒有動用行政權力予以抵賴的道理。然而在很多官員的頭腦中,總以為借錢是前任官員的行為,與己無關。殊不知其作為一級政府的法定代表人,有責任對政府部門的民事行為承擔法律后果,所謂“新官要理舊事”,隻要錢是以政府的名義借的,任何一屆政府官員都有義務履行還款責任。本案中那一堆公章印,其實更是一樁樁官員失職的憑據。

  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地方政府拖債的現象大多諱莫如深。這種民事法律關系上的不正常狀態,不僅影響了政府的信譽,更攪亂了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本質上是對法治的破壞。此時,司法機關理當提供及時救濟,將扭曲的民事秩序恢復常態。遺憾的是,很多司法機關面臨此類案件,多以敏感為由予以回避,政府的特殊身份成為司法程序中一道無形的牆,將公正阻隔在執行的關卡外。本案中的法院人士就稱,“涉及黨政機關執行難的,我們已經一案一表上報南寧市,市政法委也在考慮開一個專門會議處理”。如此看來,此類糾紛的化解,還是要求助於更高的權力權威,而非常態化的救濟機制。

  說到底,如果不能准確定位政府在債務關系中的身份地位,不能在司法程序中將敗訴的政府部門還原為普通的民事主體,那麼自上而下的權力干預,即便達致了個案的公正,也依然難解公民維權道路上的諸多障礙,難以從根本上遏制地方政府欠債不還的沖動與慣性。

(責編:李源、姚奕)

更多關於 反腐倡廉頻道 的新聞
· 27歲副縣長引關注 “習慣性質疑”曝干部選拔任命機制短板
· 檢察日報:反對特權濫用,從接受聽証開始
· 最高檢職務犯罪預防廳副廳長:強化制度建設,扎緊權力的籠子
· 零容忍:“一分錢”的腐敗也是腐敗
· 隱性福利拷問:公務員為何而“仕”
·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奮力建設法治中國
· 海南萬寧一村干部合伙貪污挪用救災款被判刑
· 檢察日報:“火箭提拔”,給個理由先
· 河南潢川拍照引燃林地公職人員被停職
· “鐘山清風”杯全國廉政微博大賽啟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