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被爆“隱性福利”名目繁多,“學而優則仕”成為很多大學畢業生的目標,公務員考試近幾年持續升溫(據3月25日《黑龍江晨報》)。
公務員存在“隱性福利”早已是盡人皆知的了,這次“被爆”並無新意。而要看到的是,隱性福利在一些部門、地方是存在的,但在實行了“陽光工資”的地方、部門,隱性福利基本沒有。在這個意義上,這則報道不是客觀平衡的,因為通篇沒有隻拿“陽光工資”的公務員的聲音。報道隻有一種聲音的缺憾顯而易見:本來是為了呼吁公平,卻沒有讓人公平地發聲,結論難免跑偏。
結論有可能跑偏,但公務員隱性福利廣受質疑,確是不爭的事實,原因恐怕有二:一方面是公務員福利待遇不透明,一方面是公務員福利待遇不平衡現象突出。
“公務員熱”與“隱性福利”有沒有必然聯系,也不好說。因為,很多人考公務員是為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有沒有隱性福利倒在其次。而屢見報端的某些行業公務員高薪、高福利,只是放大了人們的猜想。
“學而優則仕”,對一個國家來說本是件好事。道理很簡單,如果優秀的人才都能夠成為國家公務員,那麼國家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肯定會有保証,這對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都是“利好”,我們應該歡迎更多的人才成為“仕”。而如果“學而優則仕”的目的不是報效國家服務人民,而是沖著隱性福利、“灰色收入”去的,這就另當別論了。
從歷年公務員考試的數據分析來看,多數考生都會選擇報考海關、公安、工商、稅務、藥監等有“油水”的部門,而報考政府服務性崗位、所謂“窮衙門”的卻寥寥無幾。在這種情況下,聯想到一些部門和地方存在的公務員隱性福利,很多人難免擔心:“考公務員熱”帶來的不是人民公仆,而是許多為了升官發財而追名逐利的人。
要減少公眾這樣的擔心,有幾個問題必須搞明白、抓好了。第一,公務員是服務納稅人的,其崗位的本質是為了服務公眾,不是為了謀取個人私利,必須確保公務員樹立正確的為官從政理念。第二,公務員都有哪些福利,一定要公開透明,這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發不發福利,發放什麼樣的福利,都不能由單位自己說了算,即便想發也應該公之於眾,接受有關部門以及公眾的監督。第三,隱性福利隻要存在,就是不公平的。公共財政開支應該把握“緊要原則”,並不是工作必需的福利必須明令禁止。
“學而優則仕”不是壞事,問題是為何而“仕”,是心存國家和人民的“大義”,還是隻想大撈個人“私利”?很顯然,那些當公務員以后並不關心人民疾苦,也不盡力辦公事,隻計較官職大小、專講求工資福利多少的人,不是真正的“仕”,對他們就該一票否決。完善機制,讓公務員能進能出,能上能下,方是杜絕“混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