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官员信息公开普遍受限 专家建议按级别公开官员职务信息

2013年05月15日08:52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已满5年之际,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近日对外发布了《中国官员信息公开报告》。报告指出,官员信息公开不仅仅是财产信息公开,因行使公职权力涉及公共利益的职务信息、升迁处罚信息、廉政信息、家庭、社会关系等官员个人信息,也是政府信息公开不可回避的话题。但是,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足以承载公务员个人信息公开制度,专门立法势在必行。

公开大多限于新提拔干部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官员财产申报试点之后,国内其他地区的类似试点工作也大范围展开。据报告统计,从2009年至今,我国已有29个市、县涉及官员财产公开试点改革。这些试点改革中需要公示的官员范围不尽相同,但很多都集中在新提拔的科、处级干部及其配偶子女。而且这些官员财产公示大多只局限在内部公示,即通过局域网或公告栏,只在单位内部范围公开。这些试点改革绝大部分都是以官员财产信息公开为核心,很少触及官员其他个人信息。

在4月26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召开的官员信息公开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提出,透明化是现代政府的基石,而要做到这点,离开了官员的透明化是难以想象的。目前官员的信息公开,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其财产信息公开方面。其实,各级党政官员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个人信息均应在媒体曝光。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认为,在现代国家的知情权制度中,普遍确认了公职人员的隐私权适当减损原则。因为公职人员被赋予管理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公权力和责任,他们的许多个人情况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必须了解公职人员的经验、才能、品德、性格、观点以致于家庭、婚姻、财产状况、待人处事等。

官员履职相关信息应公开

官员作为普通公民,其个人隐私也应受法律保护。那么,官员信息公开的范围怎样合理确定?

报告将官员信息公开的范围界定为三类:首先是“职务信息”。如官员的详细履历、官员个人各项条件是否符合法律对其职务要求、调动、升迁的规定等等。公众获知此类信息的意义在于帮助其作出官员是否合格地履行了职责、是否胜任岗位、升迁是否合理等判断,从而促进官僚系统“任贤与能”、避免“任人唯亲”。

其次,“与履行职务密切相关的信息”,是指并非直接产生于任职过程,但是往往标志着官员是否能够忠诚、尽责地履行职务的一些信息。诸如财产信息和廉政记录;亲属的财产、职业等;另如官员的受处分记录、在任期间的关涉公共利益重大事件中的表现等。公民获知此类信息可以判断官员难以反映到客观任职过程中的“品行”“能力”等要素,所以应予公开。

最后是官员个人与任职毫不相关的个人信息,此类信息原则上不对外公开,除非官员本人同意。

(责编:李源、姚奕)

更多关于 反腐倡廉频道 的新闻
· 美国国税局被批滥用职权
· 学校赞助费明码标价?上海回应
· “驾照年审驾协收费”事件 荆门纪委已介入调查
· “落马”官员卸任前突击审批项目暗示权力腐败
· 建筑资质升级背后的重重黑幕——住建系统腐败窝案警示
· 安徽黄山市原政法委书记受审(图)
· 湖南耒阳公布80后女副市长简历(图)
· 人民论坛:做“扫把”,不做“泥菩萨”
· 安徽黄山原政法委书记汪建设涉嫌受贿、挪用公款受审
· “钟山清风”杯全国廉政微博大赛四月份获奖作品一览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