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到
近年来,公众对预算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应要求进行了预算公开。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预算公开主要是看政府部门的意愿,很多部门公开的预算账本过于“粗线条”,账目格式更是五花八门。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律师》杂志主编陈舒说,从全国来看,广州的预算公开步子迈得较快。与以往相比,今年公开的内容更加细化、更加规范了。“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没有顶层设计,没有强制性要求,所以公开的‘火候’全靠各部门自己把握。”
“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到,这是当前政府预算审批的难点。”蔡立辉分析,一些地方政府预算审批不严格,流于形式,一是预算报告过于粗略,且缺乏比较详细的说明资料,人大很难对其进行深入审查;二是预算审查的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比较强,但人大特别是地方人大缺少这方面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三是财政超收部分往往由政府自行支配,使得预算审查、预算约束形同虚设。
项目支出暗藏猫腻、预算外资金缺乏监管是当前预算审批的两大漏洞。高抒教授认为,在一些部门的预算报告中,项目支出金额巨大且缺乏具体明细,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中暗藏“三公经费”,这些项目支出不是“说不清楚”,而是“不想说清楚”。
完善预算监管,扎紧百姓钱袋
“预算法修正案今年将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三次审议,目前预算公开怎样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要求还不明确,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进一步细化。”陈舒说,预算账本不可能人人都看懂,最根本的问题是人大要对预算进行管理。“怎样跟进、监督,考验的是人大如何落实自己的监督职能。”
蔡立辉等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遏制公款浪费、贪污腐败现象,首先必须消灭预算外的收入和支出,全面深入审查每一项预算,杜绝寻租空间。其次,加大监督力度,对于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加强预算监管首先要加大预算公开。”高抒表示,国家应督促地方政府和部门尽快公开详细的预算报告,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人大代表应认真履职,代表人民管理好“钱袋子”。(新华网广州3月31日电 记者凌军辉、毛一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