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不满意的直接点名,变压力为动力
尽管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从记者的察访来看,多数地方部门、机关的工作作风已出现明显好转。
南京市江宁区上班当天召开了全区机关作风大会,首先播放了区纪委拍的一部“执行力的拷问”专题片。片中对去年区级机关履职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其中对一些有欠缺、群众不满意的部门直接点名。
江宁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被点到名的部门负责人当场面红耳赤,相信今年的工作一定会有所改进。
记者在甘肃、河南、江苏、上海等地走访服务窗口单位,绝大多数都有足够的人员值守;出租车投诉热线、市长热线、消费者投诉热线等服务电话,绝大多数都有人热情接听。
下午3时许,记者在上海浦东新区市民中心政务大厅看到,116个服务窗口全部开启,300多名工作人员全员上岗。令窗口服务人员始料未及的是,节后上班第一天,企业类服务需求激增,民生类服务需求却比去年清淡许多。
“以往节后第一天,总是民生类服务需求‘暴涨’,今年却出现了新气象,这似乎是一个风向标;特别是针对民生类的疑难杂症,说明春节前有关部门已基本解决,春节期间积压也不太多,才会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浦东新区市民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黄海霞说。
转作风要想持久,须以百姓满意度为“试金石”
16日清晨7点整,已拥有530万粉丝的上海政务微博“上海发布”发出了蛇年上班第一天的首条微博:“任凭我们泪眼迷离,也追不回长假狠心远去的背影。胡吃海喝的日子已成追忆,只剩下7天连班日日早起、遥遥无期。跌宕起伏的除了心情还有天气,周一雨夹雪、周二周三降温到谷底……”
紧接着在不到半小时内,该微博又陆续发出PM2.5最新观测值和交通路况信息等。
这样生动的晨间服务信息,“上海发布”自开通之日起每天坚持,“雷打不动”。蛇年上班第一天,微博管理员更是不敢怠慢。
记者了解到,许多地方政府的政务微博平台也陆续加入“改进作风”行列,力求改变以往“花瓶式”的网上作秀及政务微博“僵尸”现象。不少省级政务微博提高了更新频度,增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栏目。
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说,转作风,目的是提高办事效率、贴近群众。只有把百姓满意度作为“试金石”,转作风才能形成常态。“如果,过个年‘松一松’,‘转作风’不能变成常态,则是功亏一篑。”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说,从长远看,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牢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才能更牢固。地方上若时刻不懈怠,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公务人员的精神面貌也自然更加振奋。(新华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李柯勇、张钦、王博、秦亚洲、许晓青、蔡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