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后做了檢察官,靠刑訊逼供取得口供的算不了本事
從進入“反貪碩士班”開始,本科畢業於人大新聞學院的呂凡就有種成了新聞人物的感覺。
不少人都曾在微博上@她和她的同學:“這個就是你的那個班嗎?”還常有人神神秘秘地問他們:“你們班到底開什麼課啊?”就連找工作資格復審的時候,都有幾個同學曾被面試官問道:“哎,你就是那個‘反貪碩士’班的啊?”
事實上,相比於“中國如何反腐敗”這樣的國家大事,他們在學習中更多要將注意力放在如何掌握更專業的反貪技術上。他們既要練習拿著刷子提取固定指紋﹔也要學會通過微表情識破對方偽裝。時不時地,他們還要與隔壁班的同學來場真刀真槍的電子取証對抗:對手要將賬號或者關鍵証據藏在電子設備裡,“反貪碩士班”則要在最短時間內找到被隱藏或被格式化的數據。
“目前來看還是贏的多,我們畢竟是系統學習過的,貪官的電腦水平總是要差一些。”該班班主任、副教授劉品新說。
他還透露,像電子取証這樣的專業化技術在去基層交流時往往很受歡迎,“他們還去給一線檢察官上過課”。
“從這裡面你能看出大勢來,都意識到要從重口供向重科學轉型,刑訴法修改已經規定了不得強迫任何人自証其罪,這就指明了方向。”劉品新將課堂內的改革與中國法治進程勾連起來解釋,“法律已經提出了轉型要求,實務就要更加努力,當偵查能力提高到足夠科學和專業,未來不排除規定沉默權。”
在採訪中,班徽的設計者李鵬鵬告訴記者,在三年的學習中,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他記得特別清楚:“如果以后做了檢察官,靠刑訊逼供取得口供的算不了本事。”
事實上,除了課程本身的特點,社會對於“反貪碩士班”的好奇與關注,相當大程度上也與反貪碩士的官員導師有關。
一篇由“反貪碩士班”學生撰寫的校園新聞裡曾提及幾堂課的主題,其中包括最高檢反貪總局局長陳連福講授的“當前反腐敗斗爭的形勢和貪污賄賂犯罪的特點”和最高檢反貪總局副局長孫忠誠講授的“反貪辦案工作的風險評估與危機處理”。
但除此之外,官員對學生們講了什麼往往被視為涉密范疇,這門叫做“職務犯罪偵查實務”的研討課從來不對外班同學開放,就連他們班主任劉品新都從未旁聽過這門課,“比較敏感,不太好意思聽。但側面跟學生聊過兩句,他們反映很不錯,領導給學生講課最輕鬆,有什麼說什麼,什麼都可以問。”
相關新聞:
·首屆“反貪碩士”畢業了(組圖)
·“反貪碩士班”畢業上崗 約半數考進檢察院
·中國首屆反貪碩士班:8高官當老師 15人進檢察系統
·高級檢察官“反貪碩士班”上開講座 五家網站現場同步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