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反腐倡廉

地方干部自曝“跑部錢進”潛規則:定期請客送禮

2013年06月06日08:36   來源:半月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軟肋三:多頭管理,資金使用效益不佳

  專項補助原本是為解決某類特定的經濟社會問題而制定的政策,而相關審計調查發現,一些專項政策本身設置就不科學,或偏離目標,或過度超前,或脫離實際,造成一部分項目的政策目標難以實現,部分專項資金打水漂。一些地方政府利用中央轉移支付的特殊政策,搞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與政績工程,造成資金損失浪費。

  湖南省財政廳課題組調查發現,專項補助資金投入渠道多,資金分散,撒胡椒面,也使得財政資金難以形成合力,使用效率低下。

  調查反映了在許多地方普遍存在的難題:一些內容相似的建設項目如土地整理、標准化糧田建設、鞏固退耕還林中的基本口糧田等建設項目,由於各個部門事先沒有溝通協調,項目申報往往分散、重復和交叉。有時是幾個部門的項目在同一個地方你修一段渠道,我也修一段渠道,你建幾條機耕道,我也建幾條機耕道,缺乏統一的規劃。甚至有些鎮,幾乎年年有涉農資金落實到同一個地域,做類似的項目,重復浪費嚴重。

  湖南省祁陽縣財政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來自上級擬付的全縣涉農資金近5億元,共6大類149項,涉及49個部門,資金分配及項目建設同樣也涉及49個部門。各部門在項目設置、資金分配上基本上是各自為政。

  甘肅一些縣的干部反映,基層的民生支出日益增長,地方財力急需補充,但是“買醋的錢不能打醬油”。對於專項資金,基層政府無法像使用一般性轉移支付那樣統籌使用,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管理成本高、效率低。”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研究室負責人調研指出的弊端之一:每年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先由中央有關部門與財政部門研究確定支出項目,下達到省級財政,再由省級有關部門與省級財政部門研究,下達到市、縣財政,工作量大,環節多,鏈條長,資金撥付到位慢,往往貽誤項目最佳實施時機。從國家部委到基層鄉村、社區,經歷多重環節撥付,一些專項轉移資金使用跑冒滴漏現象較為突出,很容易被截留或挪作他用。

  一些基層政府部門為爭取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層層向上級匯報,甚至直接進京反映情況,成本很高。廣西某市財政局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某縣主要領導“定調”,無論花多少代價,底線是隻要不虧本即可,跑來100元,哪怕花費了60元,剩下40元也是賺了。

    軟肋四:配套難,讓地方對專項資金“愛恨交加”

  專項資金爭取不上,地方政府發愁﹔爭取到了,地方政府也發愁。上面撥付專項轉移資金,先決條件幾乎都要求從省到市、到縣甚至到鄉,承諾拿出地方配套資金,資金比例大多為30%∼40%,有的甚至要求配套70%以上。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馬國賢認為,專項資金與縣級基礎財力脫節,產生了“專項資金用不了,而需要的又沒有錢”問題。

  某中部省份財政廳長接受半月談記者採訪時透露,國務院組成調查組前來檢查配套資金是否落實到位,令他發愁。120多個項目需要省裡各級配套100多個億,把當年全省新增財政收入全投進去,都怕不夠。

  該省一個窮縣爭得了一個醫院改造項目,得到來自中央、省級的專項轉移支付款項1000多萬元,縣財政卻難以籌集1000多萬元配套資金,隻能琢磨多種渠道,包括向醫院職工集資籌款。

  在現行條件下,對於一些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專項轉移支付的資金配套是一個痛點。甘肅定西市一個縣的財政局長說,很多地方債務,都是配套配出來的。一方面,上級財政資助的項目,確實是貧困地區急需的,所以基層對爭取上級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熱情一直很高,想方設法包裝項目、溝通聯絡、爭取資金。另一方面,大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都需要基層財政配套,窮地方無法邁過配套資金的高門檻。

  湖南某縣縣長直言,為什麼出這麼多豆腐渣工程和半拉子項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配套資金跟不上。“應付的辦法就是搞假配虛配,反正上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會那麼認真檢查。”(記者 段羨菊 連振祥 賈遠琨 郭遠明)

(責編:李源、姚奕)

更多關於 反腐倡廉頻道 的新聞
· 中央巡視組如何揪出“一把手腐敗”
· 海南清退會員卡擴至全省黨政機關
· 湖南湘潭國土局原局長何久均涉嫌嚴重違紀被立案調查(圖)
· 中國青年報:約束權力才能避免人情消費泛濫
· 寧波北侖海關深陷貪腐窩案——伸向國門的黑手
· 岳陽市介入調查華容縣28歲“選美”副縣長
· 江西省交通廳副廳長許潤龍涉嫌嚴重違紀接受調查
· 中央第四巡視組巡視內蒙古自治區工作動員會召開
· 10個中央巡視組信息全公布 組長均為正部級
· 皖原副省長倪發科涉嚴重違紀被查(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