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些領導干部不敢用微博
中國青年報:作為官員,在微博上發表言論是比較敏感的,尤其是針對一些敏感事件,比如雲南校車事件、上海地鐵事故。你比較敢於在微博上發言,但也有些官員“默不出聲”,你怎麼看待這樣的現象?
羅崇敏:我認為領導干部要增強微博意識、網絡意識,提高網絡修養,善於利用新媒體來推動我們的工作。現在有很多領導干部不敢用微博,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他們對微博的功能、作用不了解﹔二、他們以網問政、以網行政、以網督政意識不強﹔三、部分官員沒有運用網絡的能力﹔四、有些官員本身自己不夠光明,怕在網上引發出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嚴格意義上講,官員使用微博與他們自身的地位、職位不矛盾,奧巴馬也開微博,這有什麼矛盾呢?
中國青年報:你曾經在一些公開場合甚至在微博上反對中考、高考,你會不會覺得這樣的言論與你當時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的身份不相符合?
羅崇敏:我認為是相符的。微博是一個自媒體,但是領導干部使用的微博,就不僅僅是自媒體,也是公共媒體。大家看微博的時候,不會把你作為一個自然人對待,一定會賦予官員的色彩。我們在發微博的時候,既要注意維護作為領導干部的形象、尊嚴,又要大膽地提出問題,進行討論。
中國青年報:有網友擔心政務微博會變成一個新的“秀場”,你怎麼看待網友這樣的質疑?
羅崇敏:官員微博秀不秀是由博主的個人素質所決定的,不是誰說你秀,你就在秀。如果領導干部是真心實意想通過微博提高自身素質,了解履職的信息,推進政務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那麼別人說你秀,無所謂。當然也要確實避免利用微博炒作自己,甚至利用微博欲蓋彌彰,欺騙民眾。
中國青年報:你覺得官員應當如何較好地運用微博與民眾進行友好的互動呢?
羅崇敏:我認為首先要真實、真誠,即與博友交流要真實、真誠。就我自己而言,我還會關注國內、國外的一些大事件,特別是民生事件,針對一個事件與博友真實、及時地進行交流。比如,莫言獲諾貝爾獎,山東一個文化局長宣稱:我們要利用莫言到瑞典領獎的時候,大力宣傳紅高粱文化。我就在微博上批評,我說:領獎就領獎,不要強加地方長官的意志。
再比如說,我發的關於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我們國家應該實行平等的、全覆蓋的、低標准的社會保障制度,不能農村低保、城市低保兩個標准,凡是中國公民應統一實行一個保障制度。至於你擔任了特殊的職務,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可以有其他方面待遇,但是社會保障應該是公平一致的。
官員開微博最大挑戰是面對博友的質疑
中國青年報:有人說,政府機構和官員開政務微博存在一定的風險和挑戰,官員要對此做好充分的准備。你覺得最大風險和挑戰是什麼?
羅崇敏:官員實名開微博最大的挑戰是博友對你的質疑。你要面對質疑,面對博友提出的疑問進行討論。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應對,就很可能因為一件小事使你這個領導干部形象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把官帽丟掉,所以它最大的風險就是直面博友、接受博友質疑的風險。但隻要你真實坦誠,有責任有能力,也就沒有風險,隻有檢驗。
中國青年報:有人認為微博反腐是典型的“媒治”而非法治文明,是現實監督無奈的折射。你怎麼看待“媒治”這個說法?又如何看待“現實監督無奈的折射”這一說法?
羅崇敏:我不贊同這個觀點。首先,媒體只是一個公眾發言的工具,它能夠提供治理的信息,但從本質上講沒有治理的功能,治理還是要靠法治。在信息化發展的今天,媒體的監督功能會越來越大,但不要把媒體監督的作用無限放大,它也必須在法理范圍內監督。現在,媒體的反腐監督作用比較大,好多腐敗案件都是媒體先曝光出來,引起監督部門的注意。(桂杰 秦冬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