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19/68/11467386103094007120.jpg)
懺悔人:徐捷
他認為隻要自己做到小心一點,隱藏得深一點,就不會被別人發現
反腐倡廉不會這麼巧就反到自己
原任職務: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洋河鎮副鎮長
觸犯罪名:受賄罪、貪污罪
判決結果:2012年1月21日,宿城區法院判處徐捷有期徒刑八年零六個月,並處沒收財產10萬元。
犯罪事實: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徐捷利用分管洋河鎮城鎮規劃、工程建設、企業幫辦的職務之便,先后多次收受房地產開發商、工程施工方賄賂43萬余元,並為他人牟利;2011年2月,在代表鎮政府進行道路、橋梁設計洽談過程中,與設計單位法人代表共謀,採取多報設計合同費的方式貪污5萬元。
新聞背景:這是徐捷在被檢察機關立案查處期間寫下的悔過書。
父親的經歷刺激了我
我作為一名外鄉人,大學畢業后隻身一人來到江蘇省宿遷市,一直在宿遷市宿城區政府部門工作。憑著自己的勤奮努力和出色的工作業績,我得到了組織的充分關愛和信任,27歲就走上了領導崗位,擔任宿城區洋河鎮副鎮長。
可我對組織的這份關愛和信任,沒有好好珍惜和把握。當上領導干部后,我的工作熱情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逐漸減退,責任心也逐漸降低,人生慢慢地偏離了正確軌跡。
我把組織提供的這一工作平台,當成自己掙錢創收的渠道,把人民賦予我的權力當成是自己搞第二產業的工具。我把組織對我的關心和信任,當成了自己受賄的資本。
回想近些年自己的所作所為,我愧對組織多年來對我的關心和培養,愧對組織為我提供的鍛煉成長的平台。
記得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天,我的父母就諄諄教誨我:“不要拿不該拿的錢,不要吃不該吃的飯,不要去不該去的地方。”當時的我把這些教誨謹記心間,可隨著職位的提升,手中權力的增大,我漸漸地把父母的這些教誨拋到了九霄雲外。
我的父親曾是一名領導干部,受過他恩惠的那些人,許多早已發家致富,顯赫一方。而我父親從來沒有接受過他們的一分一厘,始終保持廉潔自律,克己奉公。可等我父親退休后,遇到一些事情找他們幫點小忙時,那些人由以前的阿諛奉承變成了現在的不理不睬。
這件事刺激了我的神經,對我觸動很大。我由此得出了自己的人生結論——隻有拼命積累財富,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當官終有退出權力舞台的那一天,在退出權力舞台前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原始積累。
慢慢地,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在我的腦海裡扎下了根。在這一想法的驅使下,我開始走向犯罪的深淵,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對朋友沒有篩選標准
我是一個外鄉人,長期一人在外地工作生活,因身邊沒有親朋,不喜歡孤獨的我開始在當地廣交朋友。但對朋友,我沒有嚴格的篩選標准。在我的心裡認為,隻要請我喝酒的就是朋友,請我享樂的就是“哥們兒”,請我瀟洒的就是“鐵杆兒”。
那些出手大方的企業老板,我喜歡與他們交往;那些善於阿諛奉承的項目經理,我喜歡與他們結交;對那些會做生意的同僚,我更是羨慕和崇拜。和這些人交往的過程,就是我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賺錢、撈錢的思想轉變的過程,就是我接受介紹工程就要收取“中介費”這一潛規則的過程。
看著他們出入開著名車、穿戴都是名牌,我心理開始變得極為不平衡:論能力,我並不比他們差,為什麼我不能像他們一樣,過上這種安逸的生活?虛榮心的無限滋長,讓我走到哪裡就攀比到哪裡。我攀比的不是誰的工作業績好、奉獻多,而是抽的什麼煙、喝的什麼酒以及穿著的品牌;比的是吃飯、洗浴、唱歌的環境,還有房產、存款、股票的數字。此時,我的人生字典裡隻有一個字——錢。
辦事就得給好處
我始終認為,現在的社會在脫離黨紀黨規之外有一套大家默認的“潛規則”,那就是——我找你辦事,就得給你好處;我幫你介紹項目,就得找你要介紹費。這條“潛規則”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游戲規則。我始終認為,自己辦事也得遵守這個游戲規則。
雖然黨和政府加大了反腐力度,在新聞媒體上經常能看到落馬貪官的案件,上級也要求我們要廉潔自律,但我仍心存僥幸,認為不會那麼巧反腐就“反”到了自己頭上。認為隻要自己做到小心一點,隱藏得深一點,就不會被別人發現。這種僥幸心理,害得我有了今天這樣的下場。
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從來都沒有認真學習黨的規章和條例,更談不上學習憲法和各種法律法規。我認為這種學習是無用的,學習這些知識,只是在浪費時間。結果是,自己犯了錯還不自知,自己犯了法也還不自知,整個一個地地道道的法盲。
我非常感謝組織在這個時候挽救了我,不管組織對我作任何的處理,我都將無條件地服從。我現在還有改正錯誤的機會嗎?我還有面對錯誤的勇氣嗎?現在的我隻有往前看,腳下的路還要走,面臨的山還要翻,年邁的父母還在等我,可愛的妻兒還在盼我。我不能再讓他們流淚,不能再讓他們失望。我會徹底改正身上存在的錯誤,樹立對金錢正確的認識,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王麗娟 高壽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