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蘭州市制定出台《關於全面實行鄉鎮(街道)村(社區)公務零接待的規定(試行)》。規定要求,今后在全市范圍內,凡是上級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到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各項工作,一律不得用公款接待。如有違規者,要先停職,后接受處理(據3月15日《蘭州晨報》)。
公款接待大吃大喝、奢侈浪費,一直是損害黨和政府形象、破壞黨群干群關系、群眾反映強烈的一大“頑疾”。蘭州市出台鄉鎮村公務“零接待制度”,狠剎吃喝歪風,管住干部“嘴巴上的腐敗”,既可以改變各級干部的工作作風,樹立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又可以節省大量時間,讓干部群眾更加務實、認真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是一舉多得的舉措。
端正作風、杜絕歪風,制度是保障。但多年來,我們也看到從中央到各級地方為遏制公務接待的大吃大喝問題出台了不少文件、規定,現實中違規公款吃喝也屢有曝光,然“言之諄諄,聽之藐藐”,收效甚微,公務接待的“吃喝風”依然盛行。所以,筆者以為“零接待”確實是個好制度,但要使這項制度完全落實並得以鞏固,同樣也需要在提高執行力上下功夫。
既然要求“零接待”,那麼就要一剎到底,絕不能“開口子”。蘭州市“零接待”制度明確要求凡是上級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到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各項工作,一律不得用公款接待,但緊接著,制度又規定,確需舉辦的,必須按照規定程序審批,並報紀檢監察機關備案。那麼這個“確需”的標准是什麼,怎麼去嚴格把關,都是一個未知數。會不會又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巧立名目,把“確需”當成個“筐”,什麼招待都可往裡“裝”,照樣吃喝?
明確公款吃喝是一律禁止的事,又為何非要加上一個“確需”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幾十年來各級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久剎不絕,有人調侃為“幾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各級政府沒有真正徹底地下決心實行“零接待”,讓那些習慣了公款吃喝招待的人,仍有空子可鑽。因此,一項制度要想收到預期效果,必須扎緊口子,不留后路。假如我們有一套完善的監督機制,強硬的懲罰制度,真的做到監督到位、嚴格執法,不講情面,不留口子,不信剎不住公款大吃大喝這股歪風邪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