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情
修改申报材料 三次指点参评
根据周某证言,2007年6月,其承接了重庆一公司的资质升级业务,将资料报给了当时的建设部,结果并没有通过,于是周某通过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女官员程某搭上了罗晓杰,并希望通过她完成该公司的资质升级,承诺酬金10万元。
同年6月25日,在北京的一家餐厅内,周某把做好的资料交给罗晓杰过目,罗当场表示资料没有问题,要其按照程序再报,三个月后这家公司的一级资质顺利批了下来。在这过程中,周某通过当面给现金、塞银行卡以及银行卡转账等方式,给了罗晓杰承诺好的10万元。
有了这一次的接触后,周某再遇到类似问题也都会找罗晓杰帮忙。
周某称,2008年上半年他帮重庆两家公司办审批,而这两家公司最初报给建设部都没有通过,于是,周某再次找到了罗晓杰。这一次,罗晓杰告诉周某,没通过的原因是资料没做好。随后周某来到北京,在罗晓杰引荐下认识了住建系统的专业人士,之后对方指点周某重新修改了申报材料,最终两家公司双双过关,每家公司办成后给了罗晓杰5万元。
2009年下半年,周某又承接了一家大公司的市政资质升级业务,罗晓杰在此过程中再收25万。
■ 落马
检方要求“说明情况”试探回应“给个范围”
罗晓杰退休两个多月后,2011年9月29日,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宇昕落马。
2012年上半年的一天,罗晓杰接到单位纪检部门电话,称“有人找你问点事”,但当时没提及是什么事。等罗晓杰到了单位,就被一些人员开车带到了某招待所。
罗晓杰曾多次向律师回忆当天的场景,一路上觉得不对劲,等到了检察院,对方亮出身份说“我们是检察院的,情况你自己说明吧”。罗晓杰很纳闷,猜肯定跟领导刘宇昕落马的事有关,就试探着问他们“要不你先给个范围”,结果人家说“你先别说别人”。
“这时,我想来想去觉得可能是自己的事,于是自己就一股脑全招了。”
检方介绍,最初是重庆检方接到周某公司在建筑资质申报上,存在不正当竞争的举报,通过调查周某后,锁定了罗晓杰。
■ 追访
1通风报信方便企业早做打算
2001年,主管部门决定建筑企业必须在资质许可范围内施工,企业负责人开始为资质各寻出路,围绕资质审查、升级的幕后交易渐渐出现。
周某承认,他找罗晓杰帮忙,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申报材料多少都存在一些虚假,罗晓杰能从中协调评审专家和市场司相关人员,其次罗晓杰能让他在公告前就知道评审结果,不论企业是否通过评审,他都能提前汇报给对方,“使我在那些企业面前显得很有能力,在住建部里有关系,可以打响名气,那些企业就愿意找我代办资质升级的事,我就能挣到钱了。”
罗晓杰自己供述,提前“通风报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即使正式公告还没出来,相关企业也可通过省级建设部门开出证明,证明已经拥有前期申请的资质,那么这些企业就可以以该资质参加招投标,从而更早为企业赚取利润。
2官员专家建权力寻租利益链
检方发现,罗晓杰能提前知道结果,是因为按正常程序,一家公司初审报上来后,要经过受理办、资质处、综合处、质量安全司等多个部门,质量安全审查后会将意见再依次转交,由资质处汇总专家意见,交给综合处编一个司函,最后资质处拿走司函予以公示。在这个过程中,编司函的工作由罗晓杰负责。
如果公示期间,没有通过审查的企业提出申诉,资质处会再组织相关专家复审。在这个过程中,罗晓杰再凭借她多年的人脉关系找熟悉的专家打听,北京市住建委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颉某就是其中之一。
颉某承认,其是住建部资质审查专家库的专家,有时会被抽调去参加审查工作,罗晓杰曾找她关照一些企业的资质升级,“如果刚好审查这些企业,就会在一些不太重要的标准方面予以放宽。如果没有参加审查,便会联络专家以便第一时间知道审查结果”,因此她也分三次收了罗晓杰汇来的8万元。
新京报记者 张媛
相关新闻:
·住建系统腐败窝案曝出重重黑幕 官员“通融一下”就能低价买房
·副司长假借儿子出国索贿 关照企业获名车名表
·住建部原副司长 “一个招呼”值辆车
·“80后”局长涉嫌受贿千万元始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