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11/63/13520258681062185439.jpg)
顺德区容桂街道决咨委会议
十几人与十几亿
和其他许多官员不同,让赖雪晖操心的事,不是自己手里的权力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在中国的政治序列里,他掌管的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单元——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这里没有人大和政协,除了警察以外的公务员只有90个左右。赖雪晖这个街道工作委员会书记,是这里的“一把手”。
这个微小得像粒原子的地方却蕴含着原子弹一样巨大的能量: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60万的常住和流动人口,超千亿的工业总产值,和每年十几亿元的财政收入。
容桂的问题,也是整个顺德区的问题。据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介绍,1992年的时候,顺德有79.5亿元的GDP,和1000个公务员,而到了2012年,2236亿元的GDP“基本上也是对应同等数量的公务员”。“我们显得越来越疲于奔命!”
在容桂,原则上,街道的财政支出最后要报区人大批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十几亿的财政如何花,主要由街道的17位党委班子成员说了算。
“权力不是越大越好,必须要有一定的约束。”为权大而苦恼的赖雪晖,相信“绝对的权力会导致失控”。
黄淼便是容桂的约束力量之一。在街道的推动下,这个本土商人和其他30多人一起,在2010年组成了一个叫做“决策咨询委员会”的机构。小到红绿灯的设置、道路维修、路边停车规范问题,大到财政预算、政府工作报告,容桂所有与市民相关的议题,在提交党政联席会议作出最终决定之前,都要经过这个委员会的讨论。
2010年4月,在讨论当地一家医院异地重建问题时,委员们对医院布局的讨论,甚至“细到太平间的具体位置和朝向”。还有人提议,要取消玻璃幕墙,改为廉价的瓷砖外墙。依照这些意见,相关部门对建设方案作了相应修改。
2012年国庆,容桂街道准备与隔江的大良街道共同举办焰火晚会。但这一需要拨款30万元的提案在决咨委遭到一致反对,最终不得不作罢。
“又不是十年一次的大庆,干嘛要花这个钱?”黄淼的反对理由相当简单。第二天,在另一场合,有干部半是玩笑半是埋怨地对他说,“都是你小子捣蛋,才让晚会没弄成。”
“搞简政强镇改革,设决策咨询委员会……容桂的一系列做法,很有可能把社会管理带到最理想的格局——强政府,强社会。”著名的中国改革问题专家郑永年在看到容桂的改革后如此评价道。
而容桂的未来,也预示着顺德的未来。2011年,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顺德调研时要求,“实行大部制必须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建设‘小政府’,否则就不堪重负”,“成为‘小政府’,就必须建设‘大社会’”。
容桂决咨委成立后不久,顺德区决策咨询委员会成立,随后,各镇街、各部门纷纷成立各自的咨询委员会。截至2012年年底,顺德共有各类决策咨询机构37家,委员1087人。
不仅如此,2012年,顺德区政府还拿出两个财政预算项目作为“参与式财政预算”改革的试点,在社会公开召集代表进行评审。
区财税局一位官员介绍,虽然以前政府的预算要经过人大的审批,但在中国的现实里,人大代表往往以政府的意见为准,很难对预算案作实质的修改,“现在至少在提交人大表决之前,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公众参与、发表意见的平台”。
在财税局绩效科科长吴巍看来,这次公众评审不同于以往的财税局邀请专家评审,“以前请专家评审还要给钱,意见是否采纳我们有话语权,现在和民众坐在一起,大家话语权都很平等的。”
据他回忆,在上下午两场的公众评审中,大家热情很高,“嘴巴都在不停地说”。公众的质疑让有的部门负责人“难以应付”,甚至有部门不得不在现场承认“预算编制有点闭门造车,还有很多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