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一個在貪欲中沉淪的“學者市長”——遼寧省撫順市原市長欒慶偉案件警示錄【3】

2017年02月04日09:24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原標題:一個在貪欲中沉淪的“學者市長”

黨性在老板的“圍獵”中喪失

有些商人把商業交換規則“嫁接”到了權力運作上,把權力上的“幫助”賦予了“價格”,形成了一種畸形的交易關系。有的商人認為隻要送得出,不怕收不回,為此,他們精心選擇“圍獵”對象,並不斷變換花樣,本人攻不進就攻向身邊人,就攻向“朋友圈 ”。

欒慶偉沒有恪守官商交往的“君子之道”,沒有把握好公私分明的界限,和商人過度交往中倒在了“官商勾肩搭背”的陷阱裡。欒慶偉案涉及多名民營企業老板,他們用金錢利誘麻醉了欒慶偉的警戒意識,致使其黨性全失、防線大開。在被老板們“圍獵”的同時,欒慶偉也成了黨紀懲處的對象。

2007年6月份,開發商王某出資建設研發中心,建成后高新區回購。大樓建成后,王某約欒慶偉在茶館喝茶,臨走時給欒慶偉留下一盒茶,盒內有5萬美元。欒慶偉說,“第一次收這麼多錢,雖然心裡有些不安,但還是留下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此后,欒慶偉經常到王某開辦的體檢中心,晚飯后喝個茶,談談有關情況,分手時王某都要在欒慶偉車上放點錢,總計100多萬元人民幣。2009年夏天的一個下午,王某到欒慶偉辦公室匯報項目情況,臨走時將一個塑料袋放在欒慶偉辦公桌上,說是圖紙,請欒慶偉看看,檔案袋裡裝了40萬美元。欒慶偉說,“這是我第一次收這麼多錢,當時特別后怕。”

欒慶偉到大連高新區后,開發商馮某希望得到欒慶偉的支持。2010年秋天的一個下午,馮某說給欒慶偉送點水果,將一個黑色皮箱子放在欒慶偉的車上,欒慶偉打開之后發現是100萬元人民幣。欒慶偉在交代時說“其實,嘴上說是水果,裡邊究竟是什麼,大家心裡都清楚”。

2011年秋天,開發商王某晚飯后約欒慶偉順道到他家坐一會兒,談談有關項目情況。臨走時,王某把一個黑色拉杆箱交給欒慶偉,欒慶偉急忙回到辦公室,打開一看,竟是100萬美元。欒慶偉說“這是我收錢最多的一次,貪欲已發展到難以想象的程度了,太可怕了”。

案例剖析

文質彬彬的“跨界”教授官員,何以走上了腐敗之路?高級知識分子又如何向“鬼神”尋求寄托?欒慶偉一案令人警醒。

一是黨員領導干部要正確看待自己。欒慶偉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成長為黨的領導干部,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組織的培養與信任,但隨著個人的成長、環境的變化,他的“特權思想”萌發,漸漸發展到“思想上不在黨”,熱衷於封建迷信,喪失了黨性觀念和黨員的資格標准,無盡的欲望驅使他走向貪腐的迷途。黨員干部隻有正確對待名利、地位、權力,才能戰勝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

二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欒慶偉善於“巧妙偽裝”,不收小錢小物,借以樹立自己的“廉潔形象”。自以為很聰明,可以瞞天過海,實則“聰明反被聰明誤”。欒慶偉更多的是心存僥幸,不願相信事實而已。

三是要加強對“一把手”的任用考核和日常監管。在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形勢下,必須抓住關鍵少數,進一步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要把紀律挺在法律前面,把嚴明黨紀體現到對干部的日常監督管理中,抓早抓小,動輒則咎,發現苗頭及時提醒,觸犯紀律及時處理,不要使小錯誤演變成大問題。

四是權力和貪欲相伴必定導致腐敗。黨員領導干部面對各種形式的誘惑,任何時候都不能自我麻痺,讓別有用心的人乘虛而入。不正當利益的背后往往是陷阱,暗藏著對方更大的利益請托,如果不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保持定力,就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代價。(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趙國利 整理)

  相關新聞


中紀委新年打落首“虎” 甘肅副省長虞海燕落馬

一圖讀懂十八屆中紀委七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

中紀委回應民政部有關領導違紀:正在對其審查

羅東川回應十九大前是否放緩反腐節奏:零容忍態度決不改變

吳玉良:十八大以來中紀委共立案審查中管干部240人

2016反腐大事記(上):兩大文件成反腐利器 3輪巡視殺出"回馬槍"

2016反腐大事記(下):28名省部級干部因嚴重違紀落馬

上一頁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貪官懺悔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