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福利應該如何發?
在法定范圍內享受福利,是職工的正當權利。職工福利雖事不大,卻關乎“暖人心”。過節了,給員工適當發點兒節日福利,借機慰問員工及家屬,能增進團隊凝聚力,能體現單位領導對下屬的關懷,更會使社會各階層感受到節日的喜慶氣氛,是件不失傳統又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那麼如何正確發放津貼補貼或福利才不算違紀?
有地方紀委曾在節日期間發布提醒,各級領導干部在發放福利時主要把握好三條“紀律紅線”:一是要有合法合規的開支渠道。關於福利費,有關部門有專門的制度規定。在制度規定的范圍內支出是允許的,但是不准濫發津貼、補貼、獎金和實物,更不能搞變通從下屬單位違規列支相關費用。
二是不能把福利“隱身”在其他費用中。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以年終獎等各種名義發放福利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單位為掩蓋其“明停實發”行為,巧立各種名目,或採取假借購買食品、辦公用品等方式為干部職工發福利。這些都是不允許的。
三是不准使用財政性資金、工會資金購買各種商業預付卡、購物卡和電子禮品卡。
2014年7月,全國總工會下發了《關於加強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的通知》,根據規定,基層工會逢年過節可以向全體員工發放少量節日慰問品。2014年12月,全國總工會下發《關於<關於加強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的通知>的補充通知》進一步明確了經費來源:當會費不足時,基層工會可以用工會經費予以適當彌補。同時也對工會組織的會員春游秋游作了限定,即應嚴格控制在單位所在城市,並做到當日往返。
《補充通知》還對“逢年過節向全體會員發放少量的節日慰問品”這句話作了詳細解釋:年節是指國家規定的法定節日,即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節日慰問品”原則上為符合中國傳統節日習慣的用品和職工群眾必需的一些生活用品等。
關於“少量”的標准,由省級工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考慮到全國各地情況不完全一樣,全總不宜確定一個統一的發放標准,在這次《補充通知》中,全總把“逢年過節向全體會員發放少量的節日慰問品”的“少量”標准的確定權,交由省級工會。
關於基層工會怎麼給工會會員生日慰問,《補充通知》也作了明確規定:基層工會可以向會員送生日蛋糕等慰問品,也可向會員發放指定蛋糕店的領取蛋糕券。《通知》裡規定可以對職工教育活動中的優秀學員(包括自學)給予獎勵。這次也明確:應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激勵為輔,具體執行的標准,由省級工會根據本地區、本行業和本系統實際情況制定。
各省級工會制定職工具體福利標准都有哪些?
目前,各省級工會相繼出台了具體量化標准(詳情見下表),對於逢年過節慰問品的發放,江蘇、天津、安徽、山東、福建、廣西等地規定,每位會員全年所有節日慰問合計總額不得超過1000元,而慰問形式主要是實物。廣西還明確要求,“不可發放現金、購物卡和代金券, 不可發放中央和區有關規定明令禁止發放的物品。”而上海對於節日慰問總額的規定則較低,上海規定“總額須控制在基層工會當年留成的撥繳經費收入的20%以內,最高人均不超過400元”。
貴州、重慶對總額雖沒有明確規定,但在部分具體節日福利標准上規定較細。貴州規定,春節慰問經費人均不超過500元,其它法定節日人均不超過200元。重慶規定,春節慰問標准控制在500元以內,國慶節慰問標准控制在300元以內,其余法定節日慰問標准均控制在100元以內。
對於工會會員生日慰問標准,各省上限在200至300元不等。山東、海南等省規定,生日慰問不超過200元,上海不超過250元,而江蘇、貴州、浙江等地的上限為300元。關於發放的形式,各地一般規定為在會員生日當月,可發放所規定金額的生日蛋糕等慰問品,或指定蛋糕店的蛋糕券。
那麼,除了法定節日、員工生日外,還有什麼時候職工可以享受到福利呢?對此,多地在地方版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中有所明確,包括職工教育活動、文藝會演的獎勵,開展觀看電影、春秋游等活動,各類活動中按規定開支的伙食補助費、夜餐費,會員個人和家庭發生困難情況的補助等實際問題。如,浙江明確,基層工會組織的職工教育活動、文藝會演、體育比賽、勞動競賽、技能比武等競技類活動的獎勵,獲得最高名次的獎勵標准每人每項不得超過800元﹔江蘇提出,基層工會可以組織會員觀看電影、開展春游秋游等集體活動。看電影應盡量統一組織,因工作性質、時間等原因不能統一組織的,可發放同等價值電影觀摩券。
附表:各省級工會制定職工福利具體量化標准
地區 | 工會全年節日慰問品標准 |
北京 | 全年支出總額一般不高於當年本級工會經費預算支出的30% |
天津 | 必須控制在基層工會當年工會經費撥繳經費收入的30%以內,全年最高人均不得超過1000元 |
河北 | 年度總金額按基層工會當年留成的撥繳經費收入的20%以內或按人均不超過400元 |
山西 | 全年人均不超過1000元 |
內蒙古 | 總金額控制在基層工會當年工會經費收入的30%以內,每位會員全年所有節日慰問合計總額不得超過800元 |
上海 | 總金額須控制在基層工會當年留成的撥繳經費收入的20%以內,最高人均不超過400元 |
江蘇 | 全年人均不超過1000元 |
浙江 | 全年慰問不得超過三次,用於慰問的支出總額不得超出年度工會經費預算支出總額的30% |
安徽 | 全年人均不超過1000元 |
福建 | 全年人均不超過1000元 |
江西 | 全年人均不超過1200元 |
山東 | 全年人均不超過1000元 |
河南 | 全年人均不超過1000元 |
湖北 | 全年人均不超過1000元 |
湖南 | 全年發放總金額應控制在基層工會當年收入總額的30%以內,年人均發放金額標准不超過統計部門公布的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的5% |
廣東 | 全年發放總金額控制在基層工會當年工會經費收入的30%以內 |
廣西 | 全年人均不超過1000元 |
海南 | 總金額須控制在基層工會當年經費收入總額的30%以內,且不得超過當年留成的撥繳經費收入,年最高人均不超過1000元 |
重慶 | 春節慰問標准控制在500元以內,國慶節慰問標准控制在300元以內,其余法定節日慰問標准均控制在100元以內 |
四川 | 節日慰問品和對會員本人的生日慰問,每位會員年均總額控制在1500元以內 |
貴州 | 春節人均不超過500元,其它法定節日人均不超過200元,會員生日可享受不超過300元慰問品 |
雲南 | 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工會可向會員發放節日慰問品,發放標准每人每次不超過300元 |
陝西 | 逢年過節慰問全年一般不超過三次,每位會員每年節日慰問品總額一般不超過1000元 |
甘肅 | 全年人均不超過1000元 |
青海 | 全年人均不超過1000元 |
新疆 | 全年人均不超過1200元 |
相關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