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正式“甩開膀子”,效應值得期待。但有關部門的監管跟著硬起來,“大干快上”的盲目沖動,一些違法征地和無視環保等問題,才不會隨之出現。
日前,國務院決定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共計117項,其中,取消行政審批項目71項,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20項,取消評比達標表彰項目10項,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3項,取消或下放管理層級的機關內部事項和涉密事項13項。
一直以來,減少行政審批是推進政府機構職能轉變的突破口,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期間也表示,“要下決心把現有行政審批事項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此次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意味著“簡政放權”正式“甩開膀子”了。
減少審批主要是為了便利公眾,激發經濟活力。放權之后是否會出現“一放就亂”,或許不必擔心,因為隨著行政成本的降低,一些投資主體反而可能會更加遵循經濟規律行事。
不過,很多人仍然擔心放鬆審批,會不會演變成地方政府“權力下移”盛宴。比如,取消之前由發改委主導的“企業投資擴建民用機場項目核准”,就需要防止一些地方不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一味追求政績盲目上馬機場項目。以去年為例,在嚴格審批之下,依然逾20個機場項目或新建、或擴建,總投資額超過千億元。那麼,在取消審批權之后,地方上一度“壓抑”的機場建設需求,或會被激發出來。
再比如,這次取消了“二甲苯改擴建項目的核准”,那麼地方政府在此類項目投資上的權限進一步增大。顯然,公眾對化工項目又非常敏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府職能改革是“放權”和“監管”並重。國務院在這次決定當中,也明確提出“要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對行政審批權運行的監督”。在公布的審批項目目錄當中,也單列“備注”一欄,也重點強調了國土、環保等有關部門的監管職責。
實際上,一些大型項目要想上馬,征地問題和環保問題很難繞過去。而過去,一些地方“大干快上”一批項目,也往往是在征地和環保方面,大開方便之門。過去的亂象,不僅僅在行政審批,更是在監管環節沒有管好。如果有關部門嚴格監管,依法辦事,保障民眾的各項合法權利,那麼,大型重化工、發電等項目也就不會有快捷通道,也就難以出現一窩蜂上馬的亂象。
無疑,放鬆審批權之后,不管是地方政府還是企業,都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間,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政府監管職能要硬起來。隨著地方“尋租”空間的增大,甚至有必要把后續監管納入廉政風險防控管理范疇,與此同時,與投資項目關系密切的國土資源、環保、安全生產監管等有關部門要更加切實履行職責,加強監管。唯有如此,放鬆審批權才能夠真正成為經濟增長的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