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涉及住建系統受賄窩案,近期在北京市司法機關陸續審理,建筑行業資質升級腐敗黑幕也逐漸浮出水面。
名表、股份、房產、現金、汽車……數名涉案人員利用分管審批、掌握信息、參與評審等便利,暗中進行“權利交易”,嚴密的程序和規定屢屢被輕易突破,給人警示、發人深省。
資質升級“藏貓膩” 條件欠缺“走后門”
我國建筑行業實行資質審查和等級管理制度,建筑企業必須在資質許可范圍內從事施工。為提高資質“競爭力”,建筑企業紛紛“各顯神通”。住建部建筑市場監管司原副司長劉宇昕就是其中被“糖衣炮彈”擊中者。
2000年,北京一家工程公司董事長桂某找到時任原建設部建筑市場管理司處長的劉宇昕幫忙辦理一級資質。事成后,劉宇昕收受了桂某1萬美金、30萬元股份,並以低於市場價90萬元從桂某手中購買了一套公寓。
2006年,河北一家建設集團申請一級到特級的資質升級時,因為一級建造師証書與人員不符、工程業績有欠缺,初評時未能通過。后劉宇昕出面“通融”,幫助這家公司“如願以償”,並索要了價值15.9萬元的高爾夫俱樂部會員卡。“企業申報中多少都存在一些虛假情況,這就需要有人協調幫忙。”一位曾為此行賄的企業負責人向辦案人員表示。
2011年,劉宇昕再次接受請托,幫一家“條件有些欠缺”的大型建設集團獲得房建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收受價值33.38萬元的百達翡麗手表一塊。
直到案發,劉宇昕在11年間至少牽扯10起受賄,非法收受款、物折合人民幣超過288萬元,大部分與建筑企業資質升級有關。
辦案人員表示,資質升級既關乎建筑工程企業“實力”,也是地方主管部門“政績”,一些干部樂於為走后門“牽線搭橋”。由於資質審批權力過於集中,且缺乏有效監督,導致資質評審隨意、程序混亂,給權力尋租留下可乘之機。
“住建系統一些崗位屬於高風險關鍵崗位,長期在一個部門工作,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為腐敗滋生提供了土壤。”辦案人員表示。
辦案人員建議,應建立健全企業資質現場審核和抽查復查機制,對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的干部實行定期輪崗和一崗多人負責制。同時,安裝“權力監控器”,將評審全過程轉化為可追溯、可監督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