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廉政瞭望》雜志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難熬的並不只是這頭,還有那頭
“兩個‘第一’——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就是我們紀檢干部在地震發生后最大的責任心。”
——雅安市紀委副書記任永強。
4月20日,無疑是“火線”上的一天。
在蘆山和寶興兩個重災縣,記者開始不停地尋訪,那一天奔跑在“火線”上的紀檢干部身影。
蘆山縣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余永強,是第一個到達震中龍門鄉的當地黨政干部。他的“火速”,開始於當天早上8點2分地震發生后的下一秒。
當時,家裡的一塊牆壁砸在了他的床上,驚醒后,他立即騎上自行車趕往位於蘆山新城的縣委大院。他的家在老城區,如今這一路物是人非,“機關同事們是否安全?地震有多嚴重?”路上,穿行在廢墟間的余永強不斷地想。縣委大院已成了抗震救災指揮點,“還好,同事們都在”。
在當地武警准備趕赴受災最嚴重的龍門鄉時,余永強主動領了一個任務:帶領紀檢監察干部和百余名武警官兵進入救災的“第一火線”——龍門。
當日10點,指揮著兩架挖土機在廢墟上爭分奪秒的余永強已經成功救出了4個人,包括1名小孩。
21日下午,蘆山縣公安局前的抗震救災指揮中心,當記者見到余永強時,他取下眼鏡,雙手捂著眼睛揉了揉,據了解,他已經大概20個小時沒合眼了。”取下眼鏡后的雙眼,有著深深的眼袋。
努力回憶起這20個小時,他說,過得太快。然而,作為一個11歲女兒的父親,他20個小時又過得極其漫長——他還沒有給家裡通過一次電話。
20個小時,難熬的並不只是這頭,還有那頭。
伍雅鴻,寶興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當地震發生時,他還在成都。當時蘆山至寶興的路完全堵死了,當他要輾轉繞行滎經、天全往回趕的時候,他不禁著急起來。
一路上,他不斷催促著司機“快馬加鞭”,然而到達寶興縣的靈關鎮時,汽車已經無法再往前。心急的伍雅鴻等人決定徒步“回家”。
一路冒著山體滑落的石塊,一行人走到了老關口,山體垮塌將道路完全淹沒了,此時,天色也漸漸暗淡下來,無法向前,怎麼辦?這時,同行的資陽消防隊發現了一條險境,繞行到河邊一條小路,但是需要拽著救援繩,蕩過一個懸崖,再攀爬荒坡,才能繼續前行。
記者后來問他,當時有沒有擔心過危險,伍雅鴻說,“當然,當時有不少人勸我們暫時回到靈關鎮,等排危之后再走,但是心裡的事放不下,縣裡那麼多人等待救援啊!耽擱得起嗎?”一咬牙,伍雅鴻經歷了生平第一次繩索攀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