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裡的秩序
“火線上的紀委,除救災外,還必須建立起紀檢監察系統應有的監督,構建集高效救災與嚴格監督於一體的工作局面。”
——蘆山縣委常委、紀委書記鄭建華
4月20日中午,鄭建華從雅安家中趕到了蘆山。和下屬們碰頭后,他頭一件事就是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抗震救災監督領導小組,並強調了“三最”——“最大可能搶救災民,最大程度滿足救災物資發放,最大力度實施物資監管”。
工作第一,“為了趕回來,我們有的汽車還丟在路上,但已經沒時間管了,回來到崗后,就立即投入工作”,一名蘆山縣紀檢干部告訴記者。
蘆山縣紀檢干部迅速分為4個組,分別負責信訪舉報投訴、監督救災物資接收分配、參與受災群眾的安置、到鄉鎮收集災情和參與應急搶險等工作。
“我們必須在第一時間嚴明工作紀律,拉響預警,”鄭建華告訴記者,紀委通過短信方式,要求全縣黨員干部在關鍵時刻顧全大局、服從安排、嚴守紀律、堅守崗位,嚴禁貪污和挪用救災款物。
在救災指揮部,紀委設立了監督舉報電話,24小時值守,並要求各鄉鎮紀委確立一名信訪舉報信息員,及時受理受災群眾的信訪舉報投訴和跟蹤監督核查。
除了物資發放的監督外,寶興的情況還有所不同——收購超市物資,收購糧食蔬菜也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寶興縣紀委常委、監察局副局長李志康告訴記者,4月23日前,進入寶興的路還未搶通,救援隊伍、物資都進不去,寶興還是一座“孤島”,“我們必須將生活物資收購起來,統一分配,保証秩序,等待救援到來”。
另外,寶興縣紀委副書記譚洪平帶領3人組成的巡查小組,奔赴在各個帳篷間,詢問群眾有沒有按時按量收到生活物資。“孤島”時期,物資有限,群眾情緒和物資發放的公平息息相關。不分晝夜的東奔西跑,同樣的詢問一遍又一遍,4個巡查干部都已經喉嚨紅腫、嗓音沙啞。
“輕傷不下火線”,蘆山縣紀委黨風室的工作人員駱宇峰告訴記者。地震后被垮塌的房屋磚塊砸傷了他的頸部和胸部,當記者在縣民政局的物資發放點找到他時,他單薄的身影仍在人群裡忙碌。“白天做好監督,晚上匯總情況,分析並解決問題,一點小傷,管它的時間還真沒有!”他后頸暴露在外的一塊皮膚被晒得黝黑。
目前雅安市紀檢干部有8人受傷,有1名家屬在地震中死亡,6縣2區的紀委監察局大樓不同程度受損﹔紀檢干部的房屋也不同程度受損,大部分不能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