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召開前的主流媒體調查顯示,反腐敗仍位居公眾關注議題前列。
或是數額巨大的權錢交易,或是不堪入目的艷照視頻,頻頻曝光的貪腐案例,在顯示反腐成果的同時,也引發公眾對腐敗現象的焦慮。人們期待今年兩會在反腐敗方面多出實招,加強反腐的針對性、有效性,從根本上遏制腐敗多發、易發的勢頭,鏟除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護佑政府清正廉潔,確保公權力為民所用。
制度反腐是關鍵
近年來,網絡反腐聲勢大、呼聲高。在網民不遺余力的“深挖”“曝光”中,一些貪官現出了原形。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認為,這說明蘊藏在民間的反腐力量是巨大的,正所謂民心可期、民力可用。
武漢大學教授沈陽認為,網絡反腐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靠自發的力量去搞監督、揪貪官,難免挂一漏萬。當前,公眾對反腐敗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名煙、名表、房產和情婦等生活層面,對濫權、瀆職等權力運行過程中的腐敗則難以發現。這樣的反腐隨機性較強,其不規范操作也容易被人利用和操縱。
全國人大代表朝克說,從歷史看,“運動式反腐”盡管一時轟轟烈烈,但終究難逃“人去政息”﹔從現實看,網絡反腐呼聲很高,但也頻頻遭遇缺少制度支撐的瓶頸﹔從國外反腐經驗看,從制度上規范約束權力,強化監督,是反腐敗的治本之策。唯有把群眾的反腐熱情和巨大能量納入制度的軌道,推進反腐制度建設,才能釜底抽薪、直指要害,持久發揮遏制腐敗、打擊腐敗的有效作用。
源頭治理須發力
“在一些地方,數任建設廳長、交通廳長‘前腐后繼’,說明僅僅抓人、換人是不夠的。”全國人大代表張兆安說,反腐敗不能像割韭菜,割掉一茬又長一茬,關鍵在於除掉根、鏟掉土。腐敗的源頭是權力運行失范,從源頭上厘清公權的邊界,是規范權力運行的基礎,也是消除尋租空間的前提。
代表委員認為,當前應以減少審批事項為重點,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和社會的關系,把政府從對經濟的微觀管理中解放出來,從政府自身管不了、管不好、也不該管的事務中解脫出來,不當運動員,當好裁判員。
全國人大代表姜蘭說,今年兩會要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草案)》,可謂正當其時。這既是提高政府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廉潔政府的有力舉措。政府做不該做的事情越多,越容易滋生腐敗,政府應該回歸市場監管、社會服務和法治保障的職能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