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轟轟烈烈走過場”
鑒於官員中“觀望”心態仍較為普遍,專業人士建議,“八項規定”有效改進了黨風政風,應順勢讓好制度“固化”,防止“轟轟烈烈走過場,一篇心得交給黨”,甚至引發報復性反彈。
長期研究“三公消費”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認為,現在輿論監督、懲戒力度依然不足,也沒有具體處罰細則,難免“兩桌”不良風氣反彈。
專家建議:短期而言,要加強監督和懲戒,破壞違規財務操作路徑﹔長期來看,要靠財政信息公開、反腐法制建設和財產公示制度來形成長效機制。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教授李煒光說,“會桌”、“飯桌”風氣引發老百姓的強烈關注,當前最有效的一招,是從技術上打破把吃喝“處理進”公務開支的路徑。
李煒光認為,要抑制吃喝風氣反彈,一是繼續推進更加規范的預決算公開制度﹔二是對預決算公開做更多的解釋性工作,讓老百姓看得懂﹔三是通過第三方外力約束官員行為,使公務開支都有著嚴格的籬笆無法越過,通過外部的控制來提高約束力。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蔣洪認為,要落實“八項規定”並真正遏制腐敗,必須形成長效機制保障。一方面,做好干部財產公示試點的推廣,形成由上而下的機制﹔另一方面,推進財政信息的公開。
蔣洪介紹,以往“三公經費”公開后,公眾往往看不明白,以后應該推進公開“經濟分類”。所謂經濟分類,是指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貼、轉移支出、購買支出等,其中又可細分為工資、獎金、福利,以及購買商品勞務、辦公用品、業務費、招待費、會務費、差旅費等。“如果這樣分類,就能將‘三公消費’明明白白體現出來。”
還有部分專家以及基層干部建議,中央巡視組督察“八項規定”落實情況時,可以多種形式結合,明察暗訪,每到一個地方,要在不打招呼的情況下,走訪基層的會場、酒店等,然后再與地方座談,查閱相關賬目等。
他們表示,有些督察組到了地方,隻與領導座談,不和群眾見面,很少在無陪同的“原生態”下調研基層。長此以往,督察組本身會成僵化的形式主義中的一部分,無法起到督促地方改進工作的作用。
此外,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王開玉認為,抑制吃請風氣反彈,僅靠自上而上的監督還不夠,對於群眾舉報和媒體報道的各類違反“八項規定”的問題,政府職能部門要及時回應,快速查處。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王開玉說。(記者陸文軍 周琳 程士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