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反腐倡廉

五大官員群體面臨五大形象危機

2013年01月08日08:02   來源:檢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警惕躺著“被危機”

  記者:與往年相比,2012年官員形象危機有什麼新的特點?

  唐鈞:“被假冒”帶來的危機與以往相比有所增多,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特征:斂財金額大、假冒級別高、手段越發惡劣、“體制內假冒”與“黑吃黑假冒”數量上升。

  就2012年的情況而言,假冒高級官員的現象非常嚴重。已統計到7個省市發生假冒廳(局)級和廳(局)級以上干部、軍區司令或國際組織官員,同時還有多起假冒國家領導人親屬、秘書的案件。而在這些案件中,假冒的級別和假冒所得呈正比關系。

  記者:假冒官員的手段越來越惡劣,主要有哪些?

  唐鈞:假冒官員的手段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假冒執法人員進行犯罪,這其中以搶劫、敲詐者居多。以假冒警察進行搶劫為例,自2012年11月15日至2012年12月15日,短短一個月內已發生數十起,涵蓋遼寧、貴州、西藏、廣西、河南、湖北、山東、海南等省份。這類行為在事后雖然証明與官員無關,但其對官員形象造成的影響卻沒有得到挽回。

  另一類是2012年出現的新現象,一些人為了出位、為了獲取社會知名度而假冒官員,甚至是假冒“問題官員”。自2012年1月高悅兒事件起,多名女子假冒政府工作人員、軍官和警察,利用微博炫富、發艷照、說“雷語”,對有關部門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這些部門的社會公信力。

  五大高危群體需自檢自查

  記者:報告同時列舉了村干部、基層官員、高層官員、執法官員以及准官員5個高危群體所面臨的形象危機,同時對相應的危機事件特征進行了逐一分析。這份官員形象危機報告會不會衍變為官員掩蓋危機事件的“教科書”?

  唐鈞:當政府直面公眾時,公眾也在博弈政府,這時就產生了政府形象與民意思維的碰撞。政府形象存在著“得分難”、“失分易”的特征;而民意思維存在著主觀判斷嚴重、非主流意識抬頭的傾向。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若要提升形象,則需積極引領社會和公眾,學會如何去妥善協調糾紛和矛盾。我們制作報告的主要目的是想對這些危機的規律加以總結,把“病根”找出來,並根據規律給出具體的改進方案。

  自2011年以來,突發公共事件、行業負面新聞、官員丑聞等形象危機日益增多,希望這個報告可以為相關部門提個醒,成為他們自檢自查的“體檢單”,讓他們可以根據“處方”所列清單來對症下藥,起到懲前毖后的作用,而非教科書的作用。從客觀層面上講,這份報告也不具備這樣的功能。

  記者:怎麼講?

  唐鈞:例如這份報告的第三部分,我們制作了“官員形象風險地圖”,把近年來官員形象方面頻發且社會負面影響較大的危機事件,分門別類地概括和羅列出來。如違法犯罪類事件,常見的危機有貪污、受賄、瀆職、致他人死亡、讓他人頂罪等;行政問責類事件,常見的危機包括行為不當、應對不當、作風懈怠等。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相關部門、官員了解到,官員形象危機的根源在哪裡,從而進行相應的制度調整,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我們之所以列舉五類高危群體,也並不是為了去批評某個部門、某個群體。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給他們點小警告,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從而自檢自查自開藥方。(鄔佩怡)

(責編:李源(實習)、姚奕)

更多關於 反腐倡廉頻道 的新聞
· 南京“椰奶警察”被治安拘留 記行政大過處分
· 北京地稅局原副處長授意發小當掮客洗黑錢被判刑
· 官員下鄉“自帶干糧”是手段不是目的
· 中國青年報:灰色收入是否會把財產公示逼進死胡同
· 中國青年報:“八項規定”的好經別給念僵了
· 永嘉回應“豪華別墅”水文站:面積資金均未超標
· 廣東東莞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歐林高嚴重違紀被雙開
· 湖南省司法廳回應"警車門":日后將加強警車管理
· 雲南彝良“最牛書記”事件調查結果 確有7輛超標車
· 北京海澱“三公”經費今年預算1.57億元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