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如何杜绝公车私用
专家建议加大惩处力度,公车立法是出路
前不久,海淀二里沟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栾松巍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以遏制“公车私用”。这个建议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可。专家表示,小学生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既能提高公车使用透明度,也便于群众监督。
专家表示,“公车私用”难以刹车,根子在于惩处力度柔弱,监督不力。公车违规“顶霾”上路,不能仅限于通报。专家还表示,公车改革不能完全指望政策规范,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实施依法行政,加速建设法治政府的背景下,在政策屡屡失灵的情势下,公车改革亟待纳入法治轨道,公车管理亟待立法,“公车立法”或许是破解公务车改革困境的根本出路。
6 公款出国花销几何
2009年因公出国节约16.31亿,现在是零增长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称,2007年公款出国费用应该超过4000亿元,这个数字可能还不包括由企业老板承担的出国游费用和一些“请客游”的隐蔽费用。
权威部门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33507个、123553人次,团组数、人次数和经费数与近3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49%、45.5%和37.6%,经费比近3年平均支出节约16.31亿元。通报还称,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公款出国(境)旅游案件165件,涉案人数634人。
今年3月,时任监察部部长马馼表示,目前党政干部出国“基本没有为了旅游出去的,公款出国现在已经是零增长,以后总量只能下降不能上升。”
7 如何遏制公款旅游
专家建议公示干部旅游信息,加大问责力度
专家建议,党政部门应将党员干部外出旅游信息及参加培训、学习班、会议的信息以公示方式公布,接受各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形成活动性外出的公示管理制度。当领导的出行公布阳光之下的时候,任何变脸的公款旅游都受到极大的节制。
此外,在控制公款旅游方面,还应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于一些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监管不严,管理过软、审查部门审批把关不严、监管不力的行为,建立责任追究制,确立谁批准由谁负责的惩罚机制,通过综合管理达到控制公款旅游的目的。
专家还表示,要加强对出国经费的管理,对公务消费的事后审计应该是重点。
8 全国吃掉多少公款
九三学社中央称公款吃喝一年花费3000亿
媒体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2年达2000亿元。
去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关于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议》中列举一组数据: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
数据还显示,2009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和公共安全三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18.6%;同时,教育、科技、文体与传媒、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等民生支出,比重不足38%。国外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多低于10%,日本是2.38%、英国是4.19%、美国是9.9%。
9 如何遏制公款吃喝
九三学社建议将其纳入《刑法》调节范畴
九三学社建议,应将公款吃喝等浪费问题纳入《刑法》调节范畴,用法律来规范官员和公务员的公务行为,让浪费有罪深入人心,让惩治包括“公款吃喝”在内的各种浪费行为有法可依。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要从根源上解决公款吃喝,不能仅仅靠号召与倡导,一阵风式、运动式的号召是行不通的,量化和细化的制度是保障“廉政”推行下去的根本办法。“设立更细化、量化、规范化的举措才行。比如将接待标准进一步量化,一顿宴席多少钱算是超标;大幅度缩减接待范围和界限;落实相关领导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惩治条例等等。”他表示,一旦有人违规公款吃喝,马上“下课”,势必会起到好的效果。(记者 蒋彦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