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殡葬暴利”是近年来备受公众诟病的一个问题。而根据相关机构的调研显示,在一些地方的殡葬行业,单从殡葬服务的成本来讲,“暴利”的空间很小,倒是殡葬行业的职务犯罪问题令人关注。从某种程度而言,殡葬行业职务犯罪现象中的“红包”,正逐渐成为公众的支出成本、殡葬行业个别管理者的“利润”来源。
殡葬行业可以说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其中的职务犯罪问题无疑会直接损害公众的利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殡葬业的监督,以此来预防殡葬行业的职务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前夕,本版特别刊发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助长殡葬业职务犯罪原因
57.6%受访者:“丧事不问价”、“花钱买安慰”
殡葬业职务犯罪案件多发原因
60.96%受访者:“缺乏监督”
如何预防殡葬业职务犯罪
76.14%受访者:“依法监督、严格执法”
窝案串案成殡葬行业职务犯罪主要特征
近八成人认为应对殡葬业加强监督
3月28日,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发布。
针对公众诟病的“殡葬暴利”,绿皮书编委会主任李伯森表示,2011年,通过对天津、上海、黑龙江等12个省(区、市)的占全国县级殡仪馆总数44%的626个殡仪馆的抽样调查和综合分析后发现,这些殡仪馆的平均利润率为8.6%,66%的殡仪馆没有财政补助,自收自支,微利或亏损运营,特别是四项基本殡葬服务,全国普遍不盈利甚至是亏损的。
李伯森坦承,确实有一些殡葬用品如骨灰盒、寿衣和殡仪中介服务存在暴利现象,主要是由不规范的殡葬市场行为、丧户心理消费、盲目攀比造成的。
除去“殡葬暴利”,殡葬服务业职务犯罪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备受关注的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殡仪馆原馆长黄燕玲受贿一案。
《法制日报》视点新闻部近日联合搜狐网,对“殡葬服务业职务犯罪”进行了在线调查。调查显示,6成人认为“缺乏监督”是导致殡葬服务业职务犯罪的主要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