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紀委推薦湖北“公安三袁”:高中進士 穿草鞋回家報喜【2】

2015年11月10日10: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公安三袁故裡風光

袁氏家教家戒摘編

教孝慈

“凡為父母,未有不慈愛其子者,但不可姑息①失教。”

“而立教之方必自孩提天性未滿之日,多方引誘,極力教戒,俾②之用心理會,身體力行,在家為孝子,出門為忠臣。古語雲:嚴父出孝子,慈母多逆兒。”

——摘自《袁氏家教十則·教孝慈》

【注釋】

①姑息:遷就,縱容,不加限制。

②俾(bǐ):使。

【釋義】

凡是父母親,沒有不疼愛自己孩子的,但是不可以過度縱容孩子而不加教育。

但是實現教育孩子的方法,必須是在孩子天性還沒有充分發展的時候,採用多種方法誘導,盡力教育警戒,使他用心理解領悟,親身經歷體驗,在家中做一個孝順的人,走上社會做一個忠誠的人。古話說:“嚴格的父母能教導出優秀的子女,慈愛的父母多會驕慣出叛逆的孩子。”

篤友恭

“自古易得者外物,難得者兄弟,尤難得者,兄弟和而父母順。”

——摘自《袁氏家教十則·篤友恭》

【釋義】

自古以來,容易得到的都是外在的事物,難得的是兄弟,尤其難以得到的,是兄弟的和睦與父母的順遂。

“帝堯俊德,首睦九族。人但知有一身之子若孫,不知推而至於兄弟之子若孫,更推而至於從兄弟再從兄弟之子若孫。”

——摘自《袁氏家戒十條·戒薄宗族》

【釋義】

帝堯有美好的德行,首先讓九族的人和睦。現在的人隻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后代,而不知道推導到兄弟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后代,更不會推導到兄弟的兄弟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后代。

“比閭①族黨,相友相助,古制也。”

——摘自《袁氏家戒十條·戒忤鄰裡》

【注釋】

①比閭(lǘ):指人聚居處。

【釋義】

門戶相挨的族人,互相友愛,互相幫助,這是從古代傳下來的禮儀制度。

急國課

“自古上給下以田畝,下報上以總①秸。米粟踐土,食毛奉公,為先風俗醇厚②之世。”

“急國課即士庶忠上,要務勉之。”

——摘自《袁氏家教十則·急國課》

【注釋】

①總:禾稿,連穗帶杆的禾把子。

②醇厚:指淳朴厚道。

【釋義】

自古以來都是國家給人民土地,人民用勞動所得來回報國家。糧食作物都是從土地裡生長出來,吃的用的首先要向社會供奉,這就是早先風俗淳朴厚道的時代。

急國課就是老百姓對國家要忠誠,必須要很好地做到。

正心術

“人生禍福成敗,莫不基於心術。心術一壞,即富貴亦消乏也﹔心術一端,即貧賤亦昌達也。”

——摘自《袁氏家教十則·正心術》

【釋義】

人生的災禍與幸福,成功與失敗,無不是由心術傳導出來的。心術一旦壞了,即使富貴了也會消減困乏﹔心術一旦端正了,即使貧窮卑賤將來也會昌盛發達。

“凡我公族各宜辨別公私邪正,養品行於素,修言①寡口,過行鮮怨,惡將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摘自《袁氏家教十則·立人品》

【注釋】

①修言:統一號令。《國語·周語上》:“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韋昭注:“言,號令也。”

②過行:錯誤的行為。

【釋義】

凡是我們家族人各自都應該辨別公與私,邪惡與正直,在平時就要注重品行修養,謹慎地說話,犯了錯誤,少發泄自己的怨憤,這樣怎麼會做不到在貧窮時不失掉道義,在富貴時也不背離正道呢?

“學疏見淺,不擇賢愚,交結匪類,不治生產,學成浪蕩,酒肉歡歌,不分晝夜,嫖賭淫邪,千金何難一揮”、“指責天高地厚,竟無容身之地,勢不至行險,僥幸為盜為非,以終必乞丐,無門輾轉於溝壑。”

——《袁氏家戒十條·戒學浪蕩》

【釋義】

浪蕩的人,學問缺乏,見識短淺,不懂得選擇賢良與愚蠢,與匪徒交結往來,不管理生產,學會了浪蕩,每天酒肉筵席,恣情歡樂,不分白天黑夜,嫖賭逍遙,惡行累累,即使千兩黃金,揮霍下去又有什麼難處呢,到后來,錢財散盡,指責天地不厚,沒有容身的地方,雖然還不至於生命的危險,但懷著僥幸心理成為盜賊罪人,最后難免成為乞丐,無家可歸,隻能在泥水溝裡苟延殘喘。

尚勤儉

“大凡居家必也,房屋不必過華,衣冠不必過美,飲食不必過豐,親朋往來不必過費,生子滿旬不必延賓,冠婚喪祭不可越禮。六者能謹,庶幾養其源而節其流,家道昌而鄉俗美。”

——摘自《袁氏家教十則·尚勤儉》

【釋義】

一般居家生活所必須的,房屋不需要太過富麗,衣服不需要太過華美,飲食不需要太過豐盛,親戚朋友往來不需要太過破費,生了孩子滿月之時不需要延請太多客人,成人了結婚,死亡了祭奠,都不能超越了一定的禮儀規范。這六樣能謹慎,差不多就能增加收入而節省開支,家庭昌盛,鄉俗和美。

設義學

“今擬祠堂左右設立義館①,族中有學德俱優者,擇之為師,凡有力者則量出供應,束修②以資誦讀,無力者則量為資助,令其專心肄業③。教者必盡其職,學者務領其益。學者勿忘其本,教者勿市④其德,斯一本之誼篤,而祖先之業可繼矣。”

——摘自《袁氏家教十則·設義學》

【注釋】

①義館:義務辦學的場所,相當於現在的學校。

②束修:古代學生與教師初見面時,必先奉贈禮物,表示敬意,名曰“束修”。束修就是咸豬肉,后來基本上就是拜師費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學費。

③肄業:修業﹔學習(課程)。肄(yì):學習。

④市:交易﹔商品買賣。

【釋義】

現在准備在祠堂附近設立學校,公族中那些學識品德都很優秀的,挑選出來做老師。凡是有能力的,就出資供應,繳納學費來資助學生讀書學習。沒有能力的人,確定為資助對象,讓他專心讀書。教書的人必須充分盡到自己的職責,學習的人務必領會書中的知識道理。學習的人不忘記自己的目的,教書的人不辱沒自己的德行,這樣一本書的情誼篤實,而祖先的家業也可繼承了。

“幼則訓以小學①,領其法行,踐其法言,口誦心維②,勿致曠時,長則入於大學,宗其綱領,疏其條目,致知力行,無愧聖賢。”

——摘自《袁氏家教十則·專執業》

【注釋】

①小學:即語言文字學。古代小學先教授六書,所以把研究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叫小學。

②口誦心維:口裡念誦,心裡思考。

【釋義】

從小就用語言文字方面的知識來訓導他們,領會語言的法則,學習運用合乎規范的語言,一邊念誦,一邊思考,不讓他們長時間疏離,長大后就進入高一等的學府學習,全面掌握知識的綱領,疏導出知識的條目,努力獲取知識並踐行這些知識,不愧對聖賢。

專家觀點

李明柱:人的道德修為來自於內心自律

做人先立德。袁氏家訓首先強調的是做人,做人的本質就是提高人的道德修養,而人的道德修養就是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約束,要知道自己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這與西方強調的敬畏意識是比較接近的。人能知道有所不為,就是一種敬畏,就是一種道德。《袁氏家戒十條》就告誡族中子弟不可侵祭產、鬻守器、濫交游、忤鄰裡、學浪蕩、唆詞訟等。“戒”就是不可,就是禁止,就是不使個人人性中的欲望過度膨脹、泛濫。有所禁止,有所不為,就避免使他人因為自己而蒙受傷害,就能保持社會的安定、有序。袁氏三兄弟在朝為官,都能廉潔自律,風化天下,就在於他們從小就種下的自律意識,懂得敬畏,敬畏社會,敬畏家國,敬畏法度,永遠保持自身的純潔,永不玷污自己的人身氣格。《袁氏家教十則》中“正心術”、“立人品”也是從內在與外在兩個方面來強調人的道德修養。“正心術”中講“惟在存理遏欲,為希賢希聖之本”,就是要保持人的基本的理性,遏制個人的私欲,這理性實質上就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精神意志,是心的根基。而這根基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去不斷修正。“立人品”中強調“言皆天理,行皆忠厚”,就是說我們說話要符合自然的道理,實施行為要有一顆忠誠溫厚的心靈,這樣人的品質才顯得溫良美好,才能贏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

(三袁文獻收藏、研究者 李明柱)

張遵明:良好的家風熏染出優良的個人品性

三袁優秀的人品一方面取決於他們自身的道德修為,一方面又與他們家族嚴明的家規家訓和溫良敦厚的家習家風有著深厚的聯系。袁氏家風敦厚,很注重家族成員的和睦相處,父慈子愛,兄弟友恭,三袁父子之間,叔侄之間,兄弟之間,詩詞唱和,相互勉勵,三袁在家族中既能增長學識,又能受到品性的熏陶,惠養出溫潤敦厚的品格。嚴明的家規家訓又能使他們保持人生的警醒,在為官做事方面清廉剛正。崇尚讀書的風氣也讓三袁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在他們幼小的心田就種下了知識的種子,有了性靈的萌芽,這才有了之后影響一代文壇,名垂青史的“公安派”。敦厚的人品帶來了他們出類拔萃的文品和清廉剛正的官品。綜觀三袁兄弟一生,可謂三品(人品、文品、官品)俱佳,文才兼美,堪稱中國古代文人中的優秀代表。

(公安三袁研究院副院長 張遵明)

謝葵:高邁情懷、開闊胸襟影響人的長遠發展

崇尚讀書,崇尚求知,這一家訓在袁氏族中產生了深遠影響,不但掀起了一股讀書之風,而且結出了碩果,族中多人跨出家門,走向社會,更有三袁標舉“性靈”的旗幟,在晚明文壇樹起了一座豐碑,他們的聲名傳遍全國。《家教》中寫道:“吾族子弟姿性可讀者甚多,但有窮而不能讀者,有師非其人而讀或不成者,今擬祠堂左右設立義館,族中有學德俱優者擇之為師,凡有力者則量出供應,束修以資誦讀,無力者則量為資助,令其專心肄業。教者必盡其職,學者務領其益。學者勿忘其本,教者勿市其德,斯一本之誼篤,而祖先之業可繼矣。我伯叔兄弟共慮行之。”像這樣明確把資助讀書求學寫入細則,在一般家規家訓中還是少有的,這樣的遠見卓識與開明智慧,鼓舞了三袁志氣,激勵出他們的進取之心,兄弟三人先后高中進士,入朝為官,並在文學上創造出累累碩果,留下千古美名,如今我們在荊州還能看見卷雪樓、三管筆等歷史遺跡,昭示著他們昨日的輝煌。

(荊州市社科聯副主席、《人文荊州》主編 謝葵)

袁丹銳:勤勞節儉的美德源遠流長、惠及后人

倡導勤儉持家是袁氏家族一貫的理念。《家教·尚勤儉》中寫道:“勤者,所以專其志也,志專則業精,業精則人無曠職,此成家之本也﹔儉者,所以節其用也,用節則積厚,積厚則飢謹無慮,此起家之源也。”鮮明倡導勤儉持家的理念。袁氏一族早先並不是公安人,到洪武年才遷居公安。在公安這塊土地上,他們歷經了從無到有,從薄到豐,從貧到富這樣一個艱辛的創業歷程,袁氏深知持家不易,一直教導族人貧窮之時要安守本分,富貴之時要知道珍惜。時時對自身加以警戒勸勉,不使族人陷於揮霍浪費的淵谷。袁氏還是有大修大德之族,《家教十則》第六則“專執業”中寫道:“達而兼善,窮而獨善”,強調在發達時要帶動他人共同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三袁祖父大化,是個愛周人之急的人。嘉靖年間,公安發生飢荒,大化傾其家財,拿出兩千石稻谷和兩千兩銀子周借給災民,之后又燒掉了這些借據。這在老百姓中贏得了很好的口碑。

在倡導節儉的同時,袁氏還積極反對奢侈的風氣,給了后人明確警示:“今時世風奢侈,勤或有之,儉則難持,大凡居家必也,房屋不必過華,衣冠不必過美,飲食不必過豐,親朋往來不必過費,生子滿旬不必延賓,冠婚喪祭不必越禮……家道昌而鄉俗美”,“處窮約時當思守份,處富貴時要知惜福……”《袁氏家教十則·尚勤儉》告誡族人在窮困時要知道安守本分,在富貴時能懂得珍惜。日后的三袁以及袁氏后人,無論在執家立業上,還是在入朝為官上,都能勤儉節用,保持了良好的做人品格,也為社會樹立了良好的新風。

(三袁后裔、公安縣第一中學教師 袁丹銳) 

相關新聞

今年13省份有“老虎”落馬 包含兩名省級黨政“一把手”

中紀委3天拿下兩“虎” 今年已有25名省部級官員落馬(表)

東風汽車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朱福壽接受組織調查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司獻民被調查

中央第三輪巡視工作人事看點:35名副組長為“新面孔”

中央第三輪巡視進駐看點:陣容擴至15組 首現“一托三”

2015中央第三輪巡視各組進駐情況及聯系方式一覽表

圖解五中全會“打虎記”:令計劃等10人被確認開除黨籍

中紀委官員談"妄議中央"寫入條例:有人當面不說背后亂說

中紀委法規室負責人解答黨員炒股問題 四類人不得買賣股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姚茜、李源)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