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評論
玩物喪志 禍患無窮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對玉的愛好,不能不說是一種雅好。然而,雅好一旦變得貪婪而瘋狂,就成了低級趣味,人就會走上玩物喪志的道路,禍患無窮:玉還是那樣的美好,但玩玉者卻最終被玉所玩,落得個身敗名裂。
“我……從一點不懂,到似懂非懂,再到痴迷上玉器、玉石,至玩物喪志階段,最后收受了大量玉石,走向犯罪。”回看倪發科的墮落軌跡,從放鬆學習到信念滑坡,從心存僥幸到喪失底線,從私欲膨脹到權力濫用,玉,這塊“瘋狂的石頭”在倪發科之手的把玩下,給我們勾勒出一幅活生生的玩物喪志圖。“痴迷上玉石、玉器,最終導致思想道德防線、黨紀國法防線全面失守崩潰。”倪發科“玩大了”,他的所為所言,為“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這句古語作了生動的注解。
人有愛好無可厚非。但對於領導干部來說,愛好決非一己私事那麼簡單,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愛之有道、好之有度,對於怡養性情、心理健康確實是有好處的﹔愛之無節、好之無度,則往往會成為腐敗的誘因,成為人生的陷阱。因為,收藏玉石、字畫、名酒、瓷器等興趣愛好意味著高消費,是需要大量財力來支撐的,領導干部如果不量力而行、慎加選擇、自我約束,極易成為權錢交易者覬覦的目標。而一些別有用心者,正是利用領導干部的愛好,博其所愛,投其所好,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一語道破了“愛好”與“陷阱”的關系。從倪發科案來看,他在收受別人的玉石、玉器后,對對方的要求則有求必應,利用手中的權力為他們提供無原則的支持和幫助,這些行為已經淪為一種赤裸裸的權錢交易,是徹頭徹尾的腐敗。
作風問題是腐敗的溫床。必須看到,領導干部玩物喪志,實質上就是典型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包括倪發科案在內的大量案例一再表明,一些干部蛻化變質,往往是從小愛好、小情趣開始的,然后逐漸沉溺於貪圖安逸、追求享樂、奢侈浪費,最終越陷越深、墮落為腐敗分子。倪發科案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為我們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鮮活的反面教材——
必須高度警惕,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腐蝕人的靈魂,動搖理想信念,敗壞黨的形象和社會風氣,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領導干部決不能玩物喪志、因所好而迷身心,決不能貪圖安逸、滋長享樂主義﹔
必須高度警覺,現在的社會,誘惑太多,圍繞權力的陷阱太多。面對紛繁的物質利益, 各級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練就百毒不侵之軀,抵擋物欲橫流之襲,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必須高度警醒,當前,腐敗現象依然多發,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作為重要任務和工作目標,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決糾正“四風”,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政治保証。(本報評論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