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八項規定”一年來

李曄/孔令君/李茂君

2013年12月05日09:15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八項規定”一年來

 
 

1月26日,政協上海市十二屆一次會議在世博中心紅廳開幕,會議現場處處凸顯會議新風。紅廳布置得庄重、簡朴,主席台上未見擺放花卉。 資料照片

堂堂七尺男兒,竟搞不定小小一本台歷?在上海某機關工作的老夏,這回糗大了。

  好兄弟來電,年底了,討本台歷,老夏答,小事一樁。豈料,一圈電話打出去,居然個個都說“今年不印了”。老夏傻眼了,往年,這可是多得要扔掉的東西呀!

  去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八項規定”,轉眼,這股清風已勁吹一年,它所吹出的“尷尬”,又何止一本台歷?

  各行各業、舉止心態,已被深層次,也或許是歷史性地改變了。

  更關鍵是,一年前,它排山倒海地刮來﹔一年后,它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越來越多人,不再揣測它為“一陣風”。

  飯店忙換新菜譜

  滬上某飯店董事長王先生,始終難忘年初一幕。

  那天,有顧客邊翻菜譜邊發飆:“都這時候了,怎麼還盡是鮑魚海參?”服務員忙不迭解釋:“我們已在趕印新菜譜了,但印刷廠過幾天才能交貨。”

  王董承認,那本舊菜譜確實“很過分”,翻過三分之二,難見低於百元的菜品。

  他算是“看得懂山水”,“八項規定”出台后,他在滬4家門店幾百余本菜譜,即刻以最快速度“變臉”,總計200個菜品,中高檔菜被砍去七成。記者在他的新菜譜中見到,頭三頁,是介紹該飯店的十大名菜,此后,菜品以價格排序,由低到高,最便宜的十幾元的港式點心放在最前頭,原本被“置頂”也最“招搖”的燕翅鮑魚,在最后幾頁的湯羹類中。

  但曾經的奢華,終是留下不少后遺症。他的徐匯店,曾為迎合顧客對所謂“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要求,於前年投入千萬元,將6樓包房裝修一新。其中2個可坐20人的貴賓房,在投用之初,也確實常現一晚消費幾萬元的闊綽之舉。不過半年不到,“八項規定”出爐,如今,包房雖不見大冷清,但消費額飛流直下,數千封頂。而前年底,聽聞某高檔白酒要坐地起價,徐匯店店長張女士打算囤積百瓶,好說歹說,經銷商給足面子,賣給她每瓶1500元。可如今,該酒進價已跌至900元。

  王董自省,近年來,受社會浮夸風蠱惑,餐飲業從中造勢、跟風,也曾是得益者。

  “許多奢靡,我自己都看不下去,菜一丁點,盤子卻鑲金嵌銀,花草點綴﹔請客吃飯,似乎非要開瓶拉菲才顯檔次﹔飯店業更是不惜重金爭奪擅長烹飪燕窩魚翅的大廚,他們的薪水往往高出一般廚師三成以上。”更多瘋狂體現在投資上,租金再貴也敢簽約,裝修更不計成本,從500萬元一家店,演變為同樣面積與地段,上千萬元是“小菜一碟”,上億元才讓人服貼。王董透露,一位同行前些年在上海大舉投資了十家高級會所,“腸子都悔青了”。

  這一年來,不舍晝夜,王董親自抓食材特色與品質、抓服務標准化、抓食品安全。這一系列努力之后,記者也的確看到,在其徐匯、黃浦門店,無論包房還是大堂,人丁依然興旺。與此同時,他開源節流,一方面力拓婚宴、百日宴、壽宴、喬遷新居宴等,月月策劃“大食惠”活動,以“性價比”親民﹔一方面4家門店均換上節能燈,廚房裝上節能裝置,省下50%的燃氣,過去飯店食材多由供應商送貨上門,如今飯店採購人員自行去機場提貨……這種厲行節約的事,王董原是不屑去做的。

  今年,王董的飯店再次毫無懸念地榮膺年度上海餐飲業優秀品牌企業、優秀企業家、優秀職業經理人。而在他的案頭,剛有員工送來一份關於廣州高檔餐飲倒閉潮的財經報告。

  黃牛准備“退休”

  冬日的陽光有些無力,風卻冷颼颼。

  本市中心城區某超市門口,從事購物卡回收十余年的“黃牛”薛女士,懷中抱隻狗,寂寥坐著。不遠處地上,豎著塊牌子,寫著回收中華香煙,更羅列著聯華卡、便利通、暢購卡等20余種購物卡。

  若非無聊,她才沒功夫跟記者閑聊。可是,在跟記者回憶她悠悠往事的近2個小時中,哪怕是在牌子前停留的路人,都沒有。

  今年以來,她常在太陽底下,一坐一整天。她悄悄示意記者——往前十幾米拐彎處,超市另一邊,還有一蹲點“黃牛”跟她搶羹,“那人,跟前擺著張桌子,桌下暗藏機關,台板翻過來,裡頭便是個點鈔機。”她諷刺那人,“今年生意這麼慘,點鈔機怕是要生鏽了。”

  身為南通人,她18歲就闖蕩上海灘,早年在曹家渡三官堂橋禽蛋市場批家禽。一輛老式永久重磅自行車,兩邊各一大籮筐,裝滿了雞,前龍頭和后座上,再吊上幾十隻,起早進貨,貪黑賣光,真心辛苦。她心心念念要改行。2000年,她聽說,一些人手上持有單位發的或別人送的超市券,一時半會兒用不掉,便瞎買東西。於是她轉而當“黃牛”,靠悟性,從小打小鬧到漸成規模。

  起初,她收14元一張的水票,13塊買入,13塊5賣出。慢慢膽子大起來,各種卡都“倒”,97折收進,98折拋掉。她的老客戶中,當然不乏一出手就是幾萬元卡的“大戶”,她恪守規矩,從不打探對方身份、單位,“否則就是自絕生意。”最巔峰時,她荷包裡常備幾萬元現鈔,一日之內幾進幾出,年賺20萬元以上。

  但去年12月底開始,這坐收漁利的生意頓時蕭條。抱著一線希冀,她喝著西北風,直把攤位擺到小年夜,“那天鵝毛大雪啊,我愣是沒敢撤攤,可那幾個老客戶,人間蒸發似的”。

  “八項規定”,讓這位資深女“黃牛”的生意至少“縮水”三分之二。

  她告訴記者,有些“黃牛”消息靈通,他們專門搞掂了企業財務,企業哪天發卡,他們就直接堵在企業門口收卡。而今,企業“第一線”已無市場,那些會動腦筋的“黃牛”又開始轉戰上海郊區新興市場——由於購物卡在郊區覆蓋點較少,郊區不少持卡人常有賤賣心理,“黃牛”從郊區低價收進,再到市中心較高價賣掉,當中利潤空間更大些。

  不過薛女士有顧慮,“郊區夜裡人少,你腰包鼓鼓都是現金,萬一被人‘鉚牢’咋辦?”

  她心態好:“我就這麼候著,賺多少算多少,賺不到了,退休得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