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找到種種視而不見背后真正的盲點,找到種種荒謬的借口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給公眾一個交代,也才能讓此事成為整肅官場腐敗的起點。
河南固始兩名官員在被處刑之后,仍在國土局任職,其中一個經歷調職,另一個還獲得升遷。雖然曝光后被及時處理,但這起超乎想象的事件,背后的原因仍然值得深思。
事發之后,相關部門或是尋找借口,或是推卸責任。紀檢委稱,主審法官沒有盡到“法紀銜接”責任﹔國土局表示,無論黨政紀處分還是解除人事關系,都超出其自身職權﹔而組織部門則說,沒有查看檔案。
凡稍有接觸之人就知道,對於人事信息,在當前的行政系統中可謂最為敏感。稍有風吹草動,便會滿城風雨。一個被判罰款和緩刑,一個雖免予刑事處罰卻也被判有罪,這樣的“大事”,不可能會被紙給包住。也正因此,“不知情”的問題,更顯意味深長。
國土局曾給法院提供証據,顯然不會對此事一無所知﹔人事部門僅憑“推薦”“建議”考察干部,可謂兒戲﹔紀檢部門理應掌握相關情況,以沒有“法紀銜接”為借口近乎瀆職,判決書更顯示縣紀委還曾進行調查。如果真是“不知道”,則其工作能力實在堪憂﹔如果是“不願意知道”,則其工作態度也難以過關﹔而如果是“假裝不知道”,更是會讓人產生利益輸送、利益同謀的“合理猜想”。
紀委、人事、國土紛紛“喊冤”,本身也就是此事會發生的語境。拋開其后可能的違法違紀違規不說,這樣的情況正寫照出一種不健康的官場生態:隻要不是自己的事,就高高挂起,睜隻眼閉隻眼,甚至得過且過、徇私包庇。
在某種程度上,當行政系統成為“熟人官場”,就容易滋生這樣的生態。資料顯示,固始不是一個“小縣”,這個縣有著龐大的人口和一定的經濟規模。即便如此,此地幾個部門的官員仍顯示出一種同攻同守、共進共退的態勢,不難想見背后的情況。
更耐人尋味的是,為何本應該掀起“官場風波”的審判,在當地卻顯得波瀾不驚,導致兩人能繼續混跡三年,直至被媒體曝光。根據判決書,其中一人非法倒賣土地使用權獲利130多萬元,紀委調查時退還了80多萬,甚至還有開支費用、未遂部分。而判玩忽職守罪者,免予刑事處罰。可能正是因為這樣的“不屬於情節特別嚴重”“涉案數額不是特別巨大”,導致了更大范圍內對這二人情況或是有意、或是無意的忽視。官場甚至民間這種對腐敗的“耐受力”,更讓人憂心。
這件事還遠未到結束的時候。隻有找到種種視而不見背后真正的盲點,找到種種荒謬的借口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給公眾一個交代,也才能讓此事成為整肅官場腐敗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