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前,記者對路志強代表的印象,一直停留在2011年8月20日。那一天,《法制日報》一版刊登了時任陝西省司法廳廳長路志強到農村普法的照片:肩頭搭著塊毛巾,路志強笑容可掬地坐在長板凳上,與兩位老人拉著家常。
熟悉路志強的人告訴記者,他經常下基層調研。記者想知道,今年年初履新甘肅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路志強,今后是否還會一如既往地下基層?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他,如何傾聽基層聲音、反映基層訴求?今天,路志強代表給出了答案。
熱衷基層調研
2010年3月26日,《法制日報》刊登一篇路志強下基層的報道《司法廳長當上“和事佬”》﹔1年后的3月17日,《法制日報》再作報道《司法廳長又當“和事佬”》。
“又到陽春三月,您還准備下基層嗎?”記者問。
路志強笑了起來。他說,今年3月忙於參加全國兩會,兩會結束回甘肅后,便去基層調研。“之所以愛下基層,是因為我當司法廳長時,司法行政工作直接涉及矛盾化解,通過深入基層、參與矛盾糾紛的調解,可以從中了解矛盾糾紛多發的原因、化解矛盾的難點等,有利於指導工作。”路志強解釋道。
到檢察機關工作后,他下基層的熱度絲毫未減。“我到甘肅工作不久,准備通過去基層調研,了解群眾對檢察工作的需求,以及希望檢察院應在哪些方面下功夫開展工作,然后在甘肅檢察系統作相應的部署。”路志強說。
在路志強看來,不管是哪一級的干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讓人民群眾滿意。隻有深入基層,和群眾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促膝交談,才能了解群眾所需所求所盼,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
他舉例說,陝西省司法廳於2011年部署開展的“6+1惠民工程”,就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作出的。該工程為群眾辦了很多實事好事,廣受歡迎和支持。
以前,路志強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規矩:每年深入基層調研不少於兩個月。現在,他准備給自己定一個更高目標,“因為我現在多了一個光榮又神聖的身份——全國人大代表”。
“一個代表,代表了67萬名群眾,責任重大﹔而人民代表要代表人民,首先要了解人民。”路志強說,他將花更多時間深入基層,了解社情民意,將群眾意見、建議反映到全國兩會上來。當然,以后下基層他關注的面會更寬,不僅僅局限於檢察工作。
柔和不乏強硬
在同事面前,路志強總是柔和、親切。但與他共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路志強也有“強硬”的一面:對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有損群眾利益的,他常常直言不諱﹔對於一些社會陋習,他也敢於針砭。
司法行政工作大多面對的是群眾,而檢察工作則需要處理違法犯罪分子,要查辦貪污腐敗案件,要監督執法司法不公。工作對象的不同,必然要求路志強轉變角色,彰顯“硬派”作風。
“當了檢察長,更多的要考慮如何打擊犯罪、懲治腐敗,維護公平正義,這就需要嚴肅的態度,必須鐵面無私,甚至是鐵石心腸。”路志強用毋庸置疑的口氣說道,特別是對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犯罪,甘肅檢察機關將堅決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他進一步介紹說,甘肅檢察機關今后將著力打擊危害社會穩定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犯罪活動。嚴厲打擊村霸、街霸等欺壓群眾、橫行鄉裡的不法分子,突出打擊黑惡勢力犯罪。
“對執法司法人員貪贓枉法的,更要加大查處力度。”路志強說,當前群眾對解決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的呼聲非常強烈,今年甘肅檢察機關一定要在這個問題上有作為、有突破,以查辦案件的實際行動取信於民。談到這些時,路志強的手勢明顯多了起來。
如果說干檢察工作要“硬”,那當人大代表就要“敢”。路志強認為,人大代表要勇於承擔責任,敢於說真話,“對社會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要理直氣壯反映上去”。
履職目標明確
不管是當全國人大代表還是檢察官,路志強都是不折不扣的“新人”。可就是這位“新人”,說起代表履職、談到檢察工作時卻一點都不陌生。訴訟監督、不捕不訴等檢察術語常常脫口而出。對於2013年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如何履職,他也有明確的目標。
兩會期間,路志強提交了修改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建議。他介紹說,該法已實施30年,在規范職權行使、職業保障等多個方面與當前形勢不相適應,亟需完善。“今后,我每年至少提一個議案、幾個建議。把走訪基層時了解到的群眾訴求帶到全國兩會上來。”路志強對記者說。
作為檢察長,路志強決心帶領全省檢察機關在原有基礎上“每年都有進步和發展”,完成好最高人民檢察院和甘肅省委部署的工作任務,深入調研推動檢察工作科學發展,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
工作千頭萬緒,要從強項入手。以前干司法行政工作,通過法制宣傳教育開展違法犯罪預防,路志強得心應手。如今,他將目光投向了職務犯罪預防工作。
“反腐敗,查處隻能解決個別人,預防卻能挽救一批人。”路志強說,職務犯罪預防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如在單位重大決策、大額資金使用、人事任免過程中,檢察機關可以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事前預警﹔可以將腐敗典型案例做成教材,在干部和群眾中進行廣泛地宣傳等。
路志強認為,預防腐敗,關鍵是制度建設。甘肅檢察機關將積極幫助政府部門和企業建立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把權力關進制度的鐵籠子裡”,讓腐敗無處遁形。(記者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