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全國政協委員侯欣一(左)做客正義網。閆昭攝
“要想真正使政府依法執政,建立法治政府,要想真正建立法治國家,就必須把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3月11日,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做客正義網、騰訊網聯合推出的“2013年全國兩會訪談”,就建設法治政府、大部制改革等話題與網友在線交流。
法治政府應具備法治思維
回顧過去五年法治建設的進步,侯欣一認為,十八大報告中“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的提法是非常新穎的。
“法治思維主要強調兩點:第一點是合法性思維。在法治社會裡,隻要不是依法設置的公權力都不能行使,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一個領導干部都需要有這樣的思維方式:做任何事考慮的都是事情合法還是不合法,合法的去做,不合法的堅決不能做。第二點是程序性思維。程序是保証公正的最基本制度設計,我們做任何事情時都要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如果每一個公務人員都有程序意識,那麼國家的法治水平就會大大提高。”侯欣一認為。
結合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侯欣一表示,法治政府的表現之一就是要按照法治的基本路徑來推動大部制改革。“眾所周知,國務院有國務院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是關於國務院職能權限的規定。因此按照法治原則進行部委調整,首先要依據國務院組織法之規定展開,把國務院下設機構的職權、權責、義務都予以清晰。之后,把改革方案依法提出來,提交人大審議通過,這是按照法治原則對部委進行改革的基本路徑。”
大部制改革為管理更為服務
針對與食品安全問題有關的大部制調整,侯欣一表示:“涉及到食品安全的環節,我國有很多部門在管理,有質檢、衛生、工商等等,缺乏統一性,加之各環節之間的聯系處理得不是太好,就容易導致食品安全領域經常出現問題。”
在接下來的大部制調整中,侯欣一認為,“就是要從國務院歸口管理上進行比較大的調整,有的把原來分屬幾個部門的職權都集中到一個部門來。從法治角度講,一個國家應該設有什麼樣的部委、什麼樣的機構,首先還得根據職責權限的需要,這要求國家機關從觀念上要有清醒的認識。如果設立一個機構僅僅為了管理的需要,那麼它的存在可能就會遭到質疑。如果一個機構有管理的權限范圍,同時其職能主要是服務,那麼這樣一個機構的設置可能更有必要。”
侯欣一說,目前正在討論的大部制改革,就是想把這些屬於同樣管轄范圍的內容整合在一起,然后通過一個更大的權限把它管理得更好。
大部制改革應實現有效監督
針對騰訊微博網友提出的“大部制改革”與“把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之間是怎樣的關系這一問題,侯欣一認為,“大部制改革在目前更多屬於行政管理層面的問題,對有效管理方面考慮得相對較多,從制度設計角度去考慮將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還較少。當然,其中還是包含有這樣的考慮,比如說把有的部委取消,把有的部委減政放權,交還給社會,交還給市場,這個減權本身也是對權力的有效約束。”
對於大部制調整后會不會出現某些部門權力過大、如何監督的問題,侯欣一表示:“要防止這一現象的出現,還是需要法治。第一,政府的權限設定一定要依法,把權限設定清晰,不允許擴權;第二,從程序上進行規范,整個政府行使的權力,一定要符合程序;第三,政府行使權力的過程要透明;第四,需要有效監督。”
“可以看到,政府的自我約束力度是很高的,到現在法治政府提法都是由政府提出,是自己要給自己加碼,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是可喜的一面,同時還需要監督。”侯欣一認為,監督的前提是公開,而公開的前提是整個程序有效,並按照程序運行。在程序之前權力設置要合理合法。如果這樣幾個步驟都能同步跟進,那麼大家擔心的大部制之后因權力集中而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會減少到最低點。(吳平 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