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記者向25名現任廳局級職位的代表委員匿名發放了關於開會的調查問卷,18位干部認為開會“是工作的一部分”,同時也有12人期待改革會風,拒絕“會囧”。就如何推進實際工作、如何落實上級指示,他們給出的答案仍然主要是開會。心裡的矛盾、心情的復雜,可見一斑。(3月10日新華網)
綜合記者的問卷調查,關於“會多多”,廳局長們總體感覺是痛並依賴著。這說明,會議是風氣與工作方式的雙重命題。就風氣而言,會議冗長、參會對象泛化以及程序與講話浮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無疑需要大力精減與根治。但就工作方式來說,會議依然承擔著政令暢通的工具。比如,調查顯示,“傳達上級文件精神”的會議以24票高居榜首,“布置日常工作”和“聽取下級匯報”分別以18票和12票屈居亞軍和季軍。
會多屢屢被詬病為形式主義,當然不會假。但是,“開會即落實”形成的依賴,說到底還是施政方式上的偏差。一方面,會議向來都當作政令傳遞和統一步調的方式﹔另一方面,領導出席還是領導重視的信號。久而久之,沒有會似乎下面就不會工作了。這也恰恰暗合了參與調查的官員,如何落實工作和上級指示,不得不選擇“會議”的矛盾心態。
與此同時,會議效果的評判依然是個矛盾,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會議不是推進工作的最有效方式。的確如此,不開會未必工作一定就沒有成效。事實上,政府的工作分解到部門,業務成常態,該抓的都在抓,反倒領導沉下心來,把精力放在熱點難點問題上,多研究、多督辦,一年解決一些問題、辦一些實事,遠比會議上的目標任務、方法步驟、落實責任之類來得實在得多。
會議泛濫成災很大程度是被簡單單一的行政方式所綁架,缺少的是施政抓綱舉目,靠制度與規則運行,靠監督問責促落實的工作體系,稀有的還是各負其責和守土有責的行政構架和施政文化。轉作風,改會風,一方面,縮短時間、不講廢話、別說套話、解決問題,讓該開的會開出高質量﹔另一方面,需要從根本上轉變施政的基因,由會議主導向法令主導轉變,抓大放小,講求落實,更多地用行動來施政,擺脫會議依賴,從根本上減少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