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著膽子把錢收了
我曾經認為收錢只是兩個人的事,隻要送禮的人不說,誰也不會知道。如果敗露了,隻要不承認,誰也奈何不了我。
《菜根譚》中有一句格言:“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我錯誤地將這句話理解為風過無聲,雁過無影。然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凡是僥幸的去干壞事,其實禍事早已臨頭了。
當有人送給我錢時,看見一沓一沓的錢,我心裡不是一點不怕,也怕也擔心,開始也不敢要。但是經來人一番漂亮的、好聽的、“耿耿直直”的話一誘惑,“害怕”二字就從我的頭腦裡一掃而光,我壯著膽子把錢收了。
收下錢后,見時間過去許久也沒事,我以后再收錢就不怕了。於是,我接連收錢,這樣一步一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淵。
想在退休前撈一把
“退休前撈一把,否則沒有機會了。”這是職務犯罪人員較為普遍的心理,我就屬於這一類。
在我50歲以前的那些年裡,我工作上兢兢業業,生活上克勤克儉,力心所及,可以說是出淤泥而不染。
到了近幾年,我產生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態,覺得自己干了幾十年工作,像一匹老馬一樣任勞任怨地拉車,並用一位著名詩人的詩《老馬》來為自己歌功:“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裡扣,它把頭沉重地垂下!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淚隻往心裡咽,眼裡飄來一道鞭影,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我將別人送來的禮金作為養老金全部收下。
如今想起《知足歌》
我違背了人生發展之“道”。違“道”之一,孔子將人生發展分為若干階段:“十有五而致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今年已50多歲了,已是知天命之年,按常理來說,對社會、對人生、對價值的理解應該是正確的,不應該犯這樣低級的錯誤,明知故犯。
違“道”之二,孔子主張人生有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人到了晚年身體每況愈下,應該是頤養天年的時候,還貪圖什麼?真的是“良田萬頃,日食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八尺”。
我已到晚年,為什麼還要去貪呢?現在想來,自己真是沒有自知之明,糊涂啊!本來自己和妻子都是有工資收入的人,女兒也已經成家立業,都是不知足的貪欲害了我。所以,我鋃鐺入獄是必然的。
如今,身陷囹圄的我對《知足歌》中的一段話有了切身感受:“行也安然,坐也安然,貧也安然,富也安然;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大魚大肉固香甜,粗茶淡飯更香甜;名也不貪,利也不貪,恬淡寡欲,清淨無為,寧靜致遠,知足賽過長生藥。”
什麼是安然快樂?自由;什麼是香甜?與家人團聚就是香甜;什麼是長生藥?知足者常樂,知足就是長生藥。回想過去的不知足,我好后悔啊!
一失足成千古恨。我的失足不僅毀了自己,也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我曾經有一個溫暖的家庭,父母健康、夫妻和睦、子女進步。現在,我親手把它毀了。老伴天天以淚洗面,晝不能食,夜不能寐,身體日漸消瘦;年邁的老母親也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倒在病床上。
這都怪我這個不孝子、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是我給他們帶去了傷害。我多想回到親人們的身邊,一家團圓啊!
我要感謝檢察機關的辦案檢察官,感謝他們對我的啟發、開導和教育,使我悟出了隻有遵紀守法才能成為一個自由人、幸福人的道理。(曾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