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蓓蓓
2013年01月15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真沒想到,1月7日、8日“讀者來信”版在本版及本報微博、人民網“人民熱線”上發出的“你最反感的官話套話”的征集,會引來這麼多的關注、這麼大的反響,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近幾天,“你最反感的官話套話”、“人民日報征集最反感官話套話”已成為各類媒體、不同人群熱議的話題,諸多媒體網站和門戶網站都在其首頁的顯著位置轉載了相關消息,公眾對這一征集活動的關注度、參與度之高,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包括本報微博在內的一些網站有數以萬計的網友轉帖、數千條留言,有些網友留言被網媒、紙媒刊登,相關評論陸續見諸媒體,11日新京報以《說“人話”,要祛除官話套話的土壤》為題發表了社論,有媒體在“頭版力挺《人民日報》,也推出‘改文風轉會風’專欄。消息一出,讀者、網友紛紛‘吐槽’自己最討厭的‘官腔’。”從公眾的反映可以看出,大家對官話套話意見很大。
毋庸諱言,長久以來,大話空話官話套話充斥會場、官場,這種不良風氣甚至影響了學校、幼兒園這類教書育人之地。電視節目上,人們時不時會看到從孩童嘴裡冒出的大話套話。滿臉稚氣的孩子卻打著“官腔”,這樣的畫面讓人看了既心驚又心痛。我們之所以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話套話”,一是想更多地了解民心民意,以民心作為改文風、會風、作風的標准﹔二是想探究為什麼官話套話成為我們這個社會久治不愈的頑症。
官員真的不會像平常人一樣說話嗎?其實不然。絕大多數官員私下說話時都挺正常、挺有人情味兒的,但一上台、一上會、一上鏡,話語系統就“自動轉換”了。某種程度上說,這已成為一種下意識,一種習慣。
語言是文化的表象,也是社會的映象。無論是書面語言還是口頭語言,都是社會生態、社會文化的反映。官話套話無疑也是官場生態、官場文化的一種折射。如今的官場,無論是官與官的溝通還是官與民的交流,常被一種大家都不喜歡甚至反感的話語系統左右著,虛頭巴腦、雲裡霧裡。俗話說“言為心聲”,可許多會議、政令的表達,卻有“口”無“心”。心不在焉,話語也就成了一副“皮囊”,空洞無物,沒有親和力、說服力。也難怪社會上不時爆出會場上打瞌睡、玩游戲的新聞。
是到了改變官員說話方式的時候了。轉會風須從說實在話開始。而要讓官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說實在話,最根本的是在制度上讓其對聽眾負責、受聽眾監督。古人雲:“聽其言觀其行。”如果監督者對總說官話套話的人有更大的約束力,或者有權讓隻說空話不干實事的人走下講台,想必官話套話就會銷聲匿跡了。
相關專題 |
· 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糾正“四風”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