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反腐倡廉

不說“官話”的實質是多做“民事”

郭文婧
2012年12月12日08: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一項對5163人進行的題為“你身邊愛講官話的官員多嗎”的調查顯示,91.7%的受訪者坦言,自己身邊普遍存在愛講官話的官員﹔69.8%的受訪者表示身邊這樣的官員“非常多”﹔71.3%的人認為官話泛濫會降低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76.7%的人期待官員說話能直面問題,不回避、不閃躲﹔84.1%的人期待不說官話能成官場新風氣。(《中國青年報》12月11日)

  官話本是官員說的話,但慢慢演變,已經成了一個特定代指,指出自官員之口、由官腔官調官氣凝聚起來的假話、空話、套話、廢話。雜文家劉洪波說,官話是“處處用心”與“無動於衷”的結合體,是一種裝飾性的語言,而不是一種真實表達的語言。群眾是實在的,向來隻看療效不看廣告。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官話泛濫的根源,表面上看是政治文化環境的問題,實質卻是政治實踐的問題。官話之所以引起群眾不滿,倒不在於官話本身,而是官話背后隻見“官事”,少見“民事”、“人事”。

  雖然理論與實踐偶有分離,但表達本質上卻是和行動緊密相連的,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說什麼樣的話。如果一個官員,天天沉浸在基層,想的是民之所想,急的是民之所急,做的是民之所需所願,估計要讓他滿口“官話”也很難。相反,如果一個官員,做自己的事,講別人的話,照本宣科,或者一半這樣想,另一半心裡自有“小算盤”,既要表面上大言炎炎、冠冕堂皇,又忘不了私下蠅營狗苟,要讓官員不講“官話”,那他可能就無話可講了,因為不敢講。

  官話連篇白費舌,一事無成百不堪。台面上講“官話”,私下裡做“官事”,這種現象不僅不少,而且還在四處蔓延。近日,國家人口計生委發出了要求切實解決辦証難問題的通知,但記者採訪時卻發現,要麼是“不清楚,去問我們的上級部門”,更有甚者說了大實話,“你是看新聞看到的,那是新聞,要到我們這兒,那就得等。”台面上講信訪是公民的基本權利,背后卻是攔訪、截訪,甚至給予勞教﹔台面上講要構建和諧社會,實際上卻是野蠻拆遷,甚至鬧出人命﹔台面上講立即解決,實際上卻是各部門相互“踢皮球”﹔台面上講反腐敗,私下裡卻受賄索賄、包養情婦,最終鋃鐺入獄……

  “官話”絕不僅僅是官話,正確的廢話背后是信仰的迷失,“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背后是價值觀的錯位,“假大空”的背后是虛偽、保守、專橫與特權。公眾期待官員說話能直面問題,潛含的意思是要真正解決問題﹔期待不說官話能成官場新風氣,其實質正是“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在官員習慣於成為會議和講話“道具”的當下,硬要避免官話,苦的是准備講稿的秘書和下級。

  所以,要打破官員說“官話”的問題,根本的還是要官員不做“官事”,而做“民事”、“人事”。但如何保証官員必須做“民事”、“人事”呢?在法治的時空裡,還得靠制度,一靠行為規范制度,二靠監督制約制度,三靠問責制度。官員只是人民的公仆,如果公仆反而成了真正的主人,即使有了制度,恐怕也不頂用。說“官話”的官員最在乎的是“烏紗帽”,如果群眾有權決定將“烏紗帽”戴在誰的頭上,官員就自然會說“民話”做“民事”了。

(責編:李源(實習)、董宇)

更多關於 反腐倡廉頻道 的新聞
· 武漢紀委全面調查“問題出租車”背后違紀違規疑點
· 重構“名表事件”中的信任鏈條
· 5公裡“遮丑牆”露出了什麼丑
· 反腐敗不僅應燒“三把火”
· 長沙規劃局原副局長斂財7千萬 審批權成印鈔機
· 重慶一干部被指有18套房產 官方稱舉報帖多處細節失實
· 廣州市交委原處長龔一龍 受賄68萬一審判10年
· 84.1%受訪者期待不說官話能成官場新風氣(漫畫)
· “不准念稿”讓誰犯難
· 廣西玉林安監局原副局長“曲線”收取考核費被判刑(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