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下手部位,健全反腐制度
參加中紀委問計的專家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反腐敗斗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當務之急是如何“找准下手部位,就像庖丁解牛一樣”,不能是搞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運動式反腐”。
對於備受關注的官員財產公開問題,何增科指出,公職人員家庭財產申報和公示制度是防范腐敗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應制定相關法律明確相關制度,避免流於形式。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應該進一步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以贏得黨員群眾的理解和信任。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周淑真表示,盡快實行官員財產申報應是反腐敗的突破口之一,申報財產並公示公開,應作為提拔領導干部的前提。
反腐專家建議,健全反腐敗法律體系,著手解決權力過於集中、權力尋租等突出問題。馬懷德說,應考慮制定“重大決策程序條例”解決一把手權力過於集中問題、約束行政決策權﹔制定“信息公開法”將公權力活動公之於眾、接受社會監督﹔制定“行政組織和編制法”確保按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以實現“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任建明表示,反腐體制是否科學有效,是推動反腐最直接的因素。
專家指出,新加坡和香港經歷過長時間的嚴重腐敗,陷入“越反越腐”的怪圈,終以反腐體制改革扭轉局面,以貪污調查局和廉政公署替代之前的反貪機構,實現高度廉潔。我國反腐體制,可考慮通過縱向垂直改革,設立中央和省兩級反腐敗機構,實現省以下垂直,也可在一些地方試點,之后進行推廣。(新華網北京12月4日電記者楊玉華、劉景洋、周英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