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民意,推動反腐
不難發現,從重慶雷政富的不雅視頻,到黑龍江孫德江涉嫌性侵女主播,一些群眾通過網絡舉報貪腐案引發社會關注,推動了紀檢部門調查處理,已成為當前反腐斗爭的一個新特點。
專家指出,“民意倒逼”的被動式反腐不該成為常態,而應該順應民意,積極推動反腐敗斗爭的進一步深入。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現象就像“蒼蠅”,直接危害不一定很大,案值也不一定很高,但它發生在眼皮底下,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負面影響很大。正因如此,近年來,反腐敗一直位居群眾關注問題前列。
“網絡反腐是公民參與反腐的重要途徑,政府與網民形成了良性互動。”中央編譯局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說,這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民意的順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這也是對制度性反腐的重要補充。
專家強調,網絡表達是社情民意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全部。如何去偽存真,順應民意,推動反腐斗爭,不僅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挑戰。
一些舉報人士擔心,自己身單力薄,實名舉報信可能會面臨遭受打擊報復的危險。所以有人不惜將內容公開到網絡上,寧願承擔損毀自身名譽的風險。
“這好比走山路,如果高速公路暢通,不會有人願意涉險。”有專家直言,網絡反腐案件的迅速增多,在一定意義上表明反腐渠道不暢。可以肯定的是,群眾支持是推動反腐的重要因素,民意表達會越來越受重視。
辛鳴表示,反腐斗爭要“懲防結合”,在“防”字上大做文章,實現從被動反腐到主動防腐的轉變。“有人打比方,不是干部掉進坑裡,我們把他抓起來,而是在他掉進去之前,把坑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