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纪委推荐"程门立雪"主人公杨时家风:12位后人考中进士【2】

2016年03月11日08: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采访札记

立雪精神传千秋

杨时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上接濂洛之传,下启罗从彦、李侗、朱熹之绪”,被尊为“程氏正宗”、“闽儒鼻祖”。“程门立雪”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美谈典故,“诚学穷理、尊师重教、爱国怀乡、清廉为民”的杨时精神和治家格言代代相传,泽被后人。

历史与现实一脉相承,文化基因繁衍生息。海峡西岸,闽西北部,镶嵌一抹翠绿,荡漾万端风情。这就是杨时故里,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将乐置县于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因“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故撷取“将乐”二字得名。

怀着对文化厚土的敬畏,怀着对家国文化的敬仰,我来到将乐,切实感受杨时家规家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要义。在故事中真切回味,在故事中寻找历史,在故事中思量现实。

走进南口乡蛟湖村,步入杨氏宗祠,该村杨时后裔介绍宗祠始建于1717年,杨荣、杨埴、杨时夫妇石雕像,栩栩如生。先贤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父慈、子孝、臣忠、夫义、妇从、友恭、敬长、择友、睦族、和邻。”朴实无华、毫无藻饰,说的都是为人行事之道。这些家规祖训问世后被人争相传抄,不仅用来课训童蒙,也用来惕厉自省。

“富贵如浮云,苟得非所臧。贫贱岂吾羞,逐物乃自戕。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所逢义适然,未殊行与藏……”杨时在含云寺写下著名的《勉学歌》。他教育后人这样做,自己亦率先垂范。杨时自24岁中进士后,历任官职数十个,一生安贫乐道,清正廉明。告老还乡时,按惯例可得官绢200匹、白银300两颐养天年。但杨时却推辞说:“乞恩惠于八闽,山无米,地无租”,两袖清风而回。

龟山故里古镛州,海滨邹鲁理学源流。穿过龙池溪,步入县城北郊,寻找龟山书院旧址。将乐杨时研究会的负责人介绍说,这是宋咸淳二年(1266年),礼部尚书、将乐人冯梦得以“龟山先生载道而南,为师儒宗”的名义奏请朝廷建立的龟山书院。山明水秀风景清幽,巍峨学府金溪头。唐至清代将乐籍人士,出现2人登文武头榜、66人中进士、4人任尚书的人文盛况。这些人才的涌现,得益于家族的助力,得益于社会的教化。作为根基的家训,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部祖训,传承好风气,一本家规,传播正能量。漫步于怡居宜业的“深呼吸”小城,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活态文化的基因,深深扎根于华夏儿女家国情怀的追思、惠顾和眷怀之中。杨时的故居等遗迹虽已湮没于历史的风烟之中,但杨时的优良家规家风,尊师重教的“立雪精神”,却一代一代流传不息,融入了将乐人的血脉之中。

●专家观点

曾学榕:杨氏家训历久弥新

将乐杨氏家训最早见于杨时主持编修的宋版《弘农杨氏族谱》。谱中所载杨氏家训十条的内容,只限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后,明朝的杨氏家训内容就有所扩展,出现耕、读、生活等方面训诫内容。至清朝则更趋于完善,训诫涉及的内容有人际关系,个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修为等等,涉及面和涉及内容更是一干双枝,枝繁叶茂,在许多方面反映和记录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俗语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过去,除少数大户人家制定家规,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立世的规范就是靠族规和族谱中所载的家训。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对人们修身、齐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说家训是先辈留给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一点也不过分。

翻阅多部将乐姓氏族谱,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杨氏家训比起他姓的家训,订立得更规范而全面,更注重品德的修养。这也许与杨氏族人受理学大家杨时的影响较深有关。

将乐杨时研究会把将乐杨氏族谱中有关的内容做了整理,使之更集中地展现出来。一个宗族的精神文明、道德规范有历史时序地发展,使人在含英咀华的同时,也能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超越千百年而历久弥新的魅力。(将乐杨时研究会常务理事 曾学榕 )

邓天才:传世家训家规焕发时代生机

家训家规源远流长,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它所推崇的“忠孝礼义廉耻”乃是个人“修身”、“齐家”的准则,是规范约束族人的典章制度。传世的优秀家训家规,不仅能够孕育出良好的家风,惠及子孙后代,而且还会超越家族的范围,弥补社会教育的不足。

穿越千年时空,宋代理学大师、闽学鼻祖杨时的家训家规依然焕发无限生机。即便没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样简易明白脍炙人口的治家格言,但那言简意赅的“父慈、子孝、臣忠、夫义、妇从、友恭、敬长、择友、睦族、和邻”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却涵盖了修身、慈孝、处世、治家、为政等方方面面的内涵,仍极具现实意义。

杨时立下家规:“三餐饭蔬不论脆甘酸苦,只要可以吃的,就不可有所嗜好;衣服鞋帽,不论布料精细,只要合身,就不许挑挑捡捡;所住房屋,尽管简陋,只要还能居住,就应安居乐业,不要羡慕别人雕梁画栋……”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严格要求后世子孙崇尚简朴,防止奢靡堕落。正因为有了如此严谨的家规家教,杨时一家三代,祖孙12人中了进士,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传世的家规家训,我们在传承与弘扬中要去芜存菁,使之融入时代精神,做到古为今用,服务于时代。(将乐杨时研究会常务理事 邓天才)

肖胜龙:杨时家训——刻骨铭心的廉政“警示”

杨时兼具理学、经济(经邦济世),气节(道德)、文章(诗文)“四长”,其理学思想是将乐县文化资源中熠熠闪光的瑰宝。

杨时一生清正廉明、安贫乐道,积极宣扬儒家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他身体力行,明德修身,践履崇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杨时自24岁登科及第步入仕途后,历任多个官职,但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身后萧然,家徒壁立。正因为杨时注重清正廉洁,具有伟岸正直的美德,所以他才敢于抗佞排奸,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杨时家规家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传承的是健康、向善的淳朴家风,同时也是在漫长岁月中总结出的刻骨铭心的廉政“警示”。杨时独特的人格魅力,他的安贫乐道、清正廉明对后世仍具启发和借鉴意义。(将乐杨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肖胜龙)

杨土生:杨时后裔以日耕夜读、诗礼传家为荣

我的家乡将乐县南口乡蛟湖村,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杨时幼年生活和读书的地方,也是杨时后裔聚居地之一。

在杨时家训和杨时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下,宋元明清数百年来,蛟湖村的杨时后裔都以日耕夜读、诗礼传家为荣,曾出过多位进士、举人、孝廉、贡生,仅国学生太学生就有40名。

六岁时,我刚报名入小学,父亲就用毛笔写了“程门立雪”,“敦孝悌、重廉耻、尚勤俭、遵法前贤”,“正道做人、清白传家”的祖训给我,教育我要以先祖龟山公为榜样,努力读书,将来做个对人民有用之人。蛟湖村是将乐县南进出必经渡口,每遇大雨水涨时,经常看见父亲把无法过河、进退两难的过往客人带回家中安排食宿。解放初他担任义务扫盲教师多年,工作尽心尽力。解放初年,当时村小学教师都是外地来的,食宿有困难,父亲把他们请到家中安排食宿,而且从不收食宿费。他对我母亲说:老师来我们村教书,没住的地方,没人煮吃,我们帮助人家,他们才能安心教学。父亲教育我们不论读书做事做人都要有始有终,有信心有恒心有良心。龟山公的故事、蛟湖祖训和我父亲的教育影响着我的一生。(杨时后裔 杨土生) 

相关新闻


中纪委推荐清代名臣胡林翼家风:不取一钱以自肥

中纪委推荐“民居瑰宝”党家村:家训形式非常独特

中纪委推荐朱熹家风:晚年安守清贫 他人惠赠财物一概谢绝

中纪委告诉你唯一正史立传的女将是如何炼成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李源、姚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