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纪委推荐孔氏家族家风:严嵩贪腐案发 孔子后人闭门不见【3】

2016年01月12日08: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专家观点

杨朝明:谨记圣人教训,不忘祖宗法度

由于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孔氏家族有“天下第一家”之美誉,在继承和弘扬孔子儒学精神方面,孔氏家族尤其孔子直系后裔担当着特殊使命。

春秋末年以降,在传承孔子思想方面,孔子后裔往往是走在前列的。孔子子孙遵循孔子教诲,学诗学礼,以传其家,形成了相沿很久的孔氏家学。孔子后裔中不仅出现了像述圣子思子、孔安国这样的儒学大师,而且很多重要的孔子遗说、古代经典,都有他们的整理与传述之功。

历朝历代都重视发挥孔子后裔弘扬孔子思想的作用。宋朝建立之初,封孔子第四十三世孙孔仁玉为“文宣公”。到孔子第四十六世孙孔宗愿时,宋仁宗改其封号为“衍圣公”,这一封号一直沿袭八百多年。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天下,还在干戈抢攘之时,他便征召耆儒,讲论道德,修明治术。后来,他兴礼乐,明教化,建太学,下令各郡县皆立学校,诏天下“通祀孔子”。他认为,孔子之道足以“为万世法”,还说“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悉此道也”。他亲笔敕谕孔子第五十五代孙孔克坚,希望他发扬孔子“重教于世,扶植纲常”的精神。还召见孔克坚,称道孔子留下了“垂宪万世的好法度”,希望孔子子孙好好读书,以“领袖世儒”,“益展圣道之用”。

事实上,作为孔子后裔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孔氏祖训箴规》等家训族规,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其中像“诗礼传家”、“礼门义路”之类,恰是孔孟之道的精华。人是一个“自然人”,还是一个“社会人”,为此,人必须首先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在他看来,人不能出不由户,何故无人由道而行?孟子则说:“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所以,在许多孔庙的建筑中,在山东邹城孟府的门额上,都有“礼门义路”的字样,儒家典籍说得很明白:“礼也者,理也”;又说“义者,宜也”。遵守社会规范,按照该做的去做,乃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显而易见,这是告诫人们,人应该懂得是非、善恶、邪正、美丑。人生在世,要有健全的人格,要明白“之所以为人”,就要循理而动!

早在西周春秋时期,无论培养士人,还是孔子施教,都十分重视诗书礼乐。何以如此?因为诗书被视为“义之府”,礼乐被看作“德之则”,它们是价值的渊薮,是德行的标准。作为“义”与“德”的载体,“诗书礼乐”的功能,在于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说,那时重视“说礼乐而敦诗书”,是由“诗书”、“礼乐”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诗书礼乐”之教,说到底是关于“文德”的教育,是“人生观”教育。

时至今日,孔子所确立和阐述的许多价值观念仍然是人们的立足点。孔子系统反思历史与现实,深刻认识社会与人生,梁漱溟先生曾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经过两千多年的检验,孔子思想的价值显得愈加珍贵。孔子的思想影响了孔子后裔和孔氏家族,同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千千万万个家族。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树民族文化信仰的今天,尤其需要谨记圣人教训,不忘祖宗法度。(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孔令绍:人生在世,既要有文化,又要守规矩

家风和家规是家庭教育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一个是软影响,一个是硬约束。清代中期,我的高祖孔宪珍秉承祖上家风,耕读传家。他本人成为朝廷御批的七品执事官。家里房产上百间,土地百余亩。他有四个儿子,八个孙子。要管理这样一个几十人的大家庭,必须要有软影响和硬约束。因此,他就拟定了一套家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自载检点,不扯滥务;居身简朴,辛勤劳杵;一丝一缕,恒念力扬;粗茶淡饭,慎近酒酤;恪守信义,邻里互助;忠厚传家,苦读诗书;振振绝绝,繁我孔族。

一百多年来,这个家训一直影响着我们。目前,高祖的后代已达一百多人,虽已分居,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却仍然和睦相处。

说到我的孔氏大家庭的家风,那就是“诗礼传家”。那么,这里的“诗”和“礼”是什么?我认为:是孔子为我们标出的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中两个重要的元素,也就是:人生在世,既要有文化,又要守规矩。

人只有学文化,才能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孔子说的“学诗”,我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知识;二是通过学习修身养性。学习知识,以文化人,应该从娃娃抓起,零到六岁是人生定格的重要阶段,因此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家风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认真传承的。譬如:我小时候,我爷爷教我“三百千”;现在,我又教我的孙子“三百千”。

再说“礼”,“礼”是什么?就是规矩。孟子说,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规矩,在家庭中叫家规;在单位里叫守则,在社会上叫秩序;在政党中叫党纪;上升到国家层面,就叫法律。它是一脉相承的。一个人本事再大,也要在一定的框架内有序参与;馍馍再大,也不能胀出笼子来。

守规矩也要从娃娃抓起。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树立起是非观念,为日后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奠定基础。举个例子:我的孙子三岁时刚上幼儿园,一天放学我去接他,他手里拿着一只气球。我问他哪里来的,他说是小朋友给的。我生气了,大声呵斥他:为什么要拿人家的东西?明天就还给人家。他哭了。第二天放学,我又去接他,他说:爷爷,我今天没要人家的东西,以后也不要了。试想,一只气球无关紧要,可今天要了,明天可能就拿了,后天可能就偷了。家风对人的修身至关重要。宰相刘罗锅,他的家族从县令到宰相出了二百多个官员,无一贪官,什么原因?家风使然。(孔子后裔第七十六代孙 孔令绍)

曹丽霞:圣人后裔绘戒贪图于家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饱读诗书的圣人后裔绘戒贪图于家门,目的就是希望家族后裔以此为鉴,出门在外要秉持为政以德家风,克制私欲、顶住诱惑、廉洁奉公。

孔府里诸如戒贪图这样具有劝诫功效的建筑非常多。比如在前上房门前,旧时就有抱柱对联:“居家当思清内外 别尊卑重勤俭 择朋友有益于己;处世尤宜慎言语 守礼法远小人 亲君子无愧于心。”忠恕堂内,也有“交友择仁 处世循礼;居家思俭 守职宜勤”“守口不谈新旧事 知心难得两三人”的提醒,他们与戒贪图相呼应,都体现了孔府的家风与处世哲学。(山东省曲阜市孔府管理处副主任 曹丽霞)

孔德铭:家训孕育深沉社会责任感

《孔氏祖训箴规》浸染了许多时代特点,今人解读孔氏家规背后的文化密码,就是要去粗取精,继承和弘扬其中华彩的成分:比如《箴规》第一条就讲到祭祀的主要目的就是不要忘本,守住本分。孔子的“父慈子孝,兄良弟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等内容。《箴规》第二条就有这方面表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说的是平等关系,父不慈,子何以孝?兄不友,弟为何要恭?他们相互制约。《箴规》还有“好礼尚德”、“勿嗜利忘义”、“克己秉公”等公德条例。这是从社会层面对族人的约束,就是说不论官民、贫富,做人要有所担当,这不也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吗?

作为孔家人,我眼中的祖训家规最大特色和亮点:就是它所肩负的深沉社会责任感。儒家所倡导的孝悌忠信、克己慎独、反思内省等传统价值,在这部家规中都有完整的体现,它与中华传统文明一脉相承,高度契合。(世界孔子后裔联系总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曲阜市孔子世家谱研究中心主任 孔子后裔第七十七代孙 孔德铭)

张富勇:传统家训家规是一块瑰宝

衍圣公府是中国传统家族的典型代表,更是传统家训文化的活化石。从春秋时代的“学诗礼”到汉时的孔融让梨,这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家规的力量在于明是非,知廉耻,懂礼让,守本分。在那个久远的时代,这些传统家训家规,既有家规强制,也有亲情感化,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很容易为广大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源远流长的传统家训家规是一块瑰宝,在今天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已经并且还将以它的新的生命力继续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富滋养。 (山东省曲阜市文物局外围文物管理处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 张富勇) 

相关新闻


中纪委推荐山西王家大院:见善如己出 见恶如己病

中纪委推荐“高干子弟”杨升庵:明朝四川地区唯一状元 

中纪委推荐明朝太卜寺卿何以尚:曾冒死救海瑞

中纪委推荐浙江海宁许汝霖:告老还乡时不忘把旧铺盖运回家

中纪委推荐河北南皮张之洞:一辈子清廉 借银子买房子

中纪委推荐王阳明家规:一介书生却立下赫赫军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李源、姚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