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解读贪官绰号透露出的信息

邹艳秋

2014年10月31日15:1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新闻分析:解读贪官绰号透露出的信息

“许迈永有三多,钱多、房多、女人多,我们都叫他‘许三多’”——是关于浙江省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的段子与绰号;“‘五毒书记’张二江,吃喝嫖赌加上吹”——是关于湖北省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的段子与绰号。

面对段子与绰号,领导干部应有所警醒。因为,段子与绰号从某种程度能反映出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是反腐败的风向标。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处处留心,如果发现领导干部出现了“偏差”,应该及时纠正,以免他们在贪腐的路上走得更远。

盘点:那些落马官员的段子与绰号

近年来,一些“落马官员”或多或少都在当地有着这样那样的段子与绰号。透过这些带着戏谑色彩的段子与绰号,往往能“窥斑见豹”,寻到贪腐官员“东窗事发”前的行事风格和性格特点,也能读出当地群众对其“是非功过”的评说。这种“坊间口碑”往往寥寥几字,便将一个腐败官员的“丑态陋行”刻画无遗。笔者略加盘点,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

——“大拆大建”型。中央巡视组向中央提交的巡视报告称,近些年来,各地95%的贪腐官员与城市拆迁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有关,还有一些官员把上项目、搞工程作为增添政绩和仕途升迁的手段,段子与绰号也由此而来。“要想升迁快就把城来拆,要想富得快就把地皮卖”是最通俗的段子。

在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任上,整座城市成了一个大工地,他本人也被南京市民送上了“季挖挖”“推土机市长”和“砍树市长”等绰号。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在其担任成都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因拆迁被成都市民称为“李拆城”。还有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因大拆大建、学日本语气说话而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拆迁大佐”。

——“作秀”型。此类官员秀“爱民”、秀“清廉”、秀“简朴”,秀自己如“及时雨”般急公好义。

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是秀“简朴”的典型。落马前,坊间就将其戏称为“六百帝”。万庆良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工作20多年还没有买房,还住在珠江帝景130多平方米的宿舍,每月交房租600元,当然政府补贴一些。”万庆良秀“简朴”未果,“六百帝”的绰号却不胫而走。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坊间人送绰号“武爷”,他“秀”的则是“江湖义气”。

——“贪腐堕落”型。此类官员的特点是贪得无厌,独揽大权,且肆无忌惮,几乎在任上时其为所欲为的情形就已经被当地群众熟知。

湖南省郴州市委原副书记、纪委书记曾锦春曾被当地群众称为“曾矿长”,他曾在担任市纪委书记同时兼任郴州煤矿整顿小组组长,借此身份大肆索贿。四川省雅安市委原书记徐孟加,被举报贪腐、淫乱、以权谋私,因其“钱多、房多、女人多”被坊间戏称为“徐三多”。

事实上,大多数官员并不喜欢听到有关自己的段子,甚至讳莫如深。段子一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有一部分则是借助网络社交平台,主流媒体较少报道。段子广为传播,却无人出来证伪或降温,是件“耐人寻味的事情”。这样的传播方式,也决定了越是劲爆、耸动的话题,越能成为人们“青睐有加”的段子。

观察:官员的段子与绰号往往会是腐败的信号

如今在中国官场,有个不争的事实:官员在任时段子流传即有深意,官员一夕落马,有关他的段子就会呈现井喷。舆论狂欢的良莠不分,有压抑后的真实喷发,也有报复性的落井下石。那些在位的官员,如果发现有关自己的段子猛然间在大范围传播,大多会将其视为危险信号。

“知政失者在草野。官员的段子与绰号往往会是腐败的信号。”有专家表示。其实,腐败官员的段子与绰号并非案发后才有,而是案发前就在民间流传,路人皆知。近几年,河南省内乡县接连出了几个腐败案,内乡县组织部原部长丁甲珍,内乡县政协原副主席、经贸委主任田金尧,均因贪腐被立案查处,均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以上。在案发之前,民间段子就有:“丁百万,手遮天,官帽批发闹翻天”;“田金尧,贱卖工厂上了瘾,喜金爱银不得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善于从这些段子与绰号中发现一些官员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

一位长年从事办案工作的人员向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透露,在日常监督和案件侦办过程中,办案人员收集的大量信息中,就包括官员的绰号、官员所在单位的声望、官员在主管行业领域的口碑等等,“这些实际上都是官员是否清廉,是否经得起各种诱惑的有力佐证,也是深度侦办案件的重要因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据已经查处的贪腐官员案例分析,许多官员在多个岗位上都有腐败情况,口碑不佳,社会与广大干部群众怨声载道。而关于他们的段子与绰号反映出的问题已经很集中、很明显,是群众对官员形象的另外一种概括,每个段子与绰号的背后都会流传着这样那样的故事。而一个地方流传的官场段子则反映着当地的官场生态的优劣。

专家表示,针对落马官员的“绰号”,应该有的放矢地清理这些绰号背后暴露出的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干部队伍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了保障党和人民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干部少犯错误或不犯大错误,反腐败应抓早抓苗头性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把问题官员尽早清除出去,把人民利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小限度,即使在“亡羊”之后,亦应该找到漏洞及时“补牢”。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纪检监察机关在内开展的整风肃纪,“关口前移”,大到贪污受贿,小到中秋月饼、元旦贺卡、春节鞭炮,综合监督,严厉整治,初步形成了“不敢腐”的氛围。伴随着惩治腐败强力高压态势的形成,有关贪腐官员的段子与绰号想必会越来越少。

诫勉: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在河南省内乡县有个《刮地皮》的故事。古时候,内乡有个县令叫尚鳌文,在内乡搜刮的金银财宝满满装了十车。卸任回家,东西一卸,车厢里还剩个白胡子老头。老头说:“我不是贼,我是内乡的土地爷。”“你在内乡为官三年,把内乡的地皮刮了三尺,我身为土地,没处藏身,只得跟你一块来了。”——这则段子把县令尚鳌文贪得无厌的嘴脸刻画得活灵活现,既令人捧腹,又令人切齿痛恨。

自古以来,清官有清官的美名,庸官有庸官的末路,厉官有厉官的穷途,贪官有贪官的败象。贪官或苟延残喘,或人亡政息,或家破人亡,或遗臭万年,搞得一辈人甚至数辈人都不得安生;大多数官员不争权夺利,不贪污受贿,不作奸犯科,虽仕途平淡,或清贫一生,却终生平安,阖家欢乐,人生幸福。

大量事实表明,淡泊明志,人生平安;违法乱纪,贪污受贿,作奸犯科,天理不容,必遭报应。因此,领导干部可以将段子视为群众的一种呼声,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检视自己的工作,查漏补缺,对民对己都是大有裨益的。

俗话说得好:“自古民心是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某位领导调走了,人们十里相送,依依不舍,泣涕涟涟,感到惋惜;某位官员同样走了,人们却悄无声息,甚至额手称庆、鞭炮以贺:“送瘟神喽!”甚至还有段子讥讽说这位领导新去的那个地方马上就要遭“灾”啦!

这不只是影视剧中的镜头,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也不鲜见。同样是做地方官,为什么老百姓对有些官员感恩戴德、没齿不忘,而对有些官员则冷眼旁观、毫无感觉,甚至对一些官员切齿痛恨、戏谑怒骂呢?

值得玩味的是,官场段子说的是官场中人,对其最津津乐道的,依旧是官场中人。以致有人调侃,官场段子是“从官场中来,到官场中去”。一名资深媒体人表示,尽管如今网络技术空前发达,但官场段子最集中的地方,依旧是官场内的大小饭局。“参加一场饭局听来的段子,抵得上刷几天几夜的微博。”

段子本身真伪难辨,最佳的验真手段就是公开。比如有关薄熙来案,各种猜测、段子,乃至谣言曾长期流传。但随着最后的公开审判,事件真相终于浮出水面,那些谣言就不攻自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作为一名资深法律人,就曾针对此案感慨道:“像薄熙来这种案子,如果当时没有如此公开的审理,谣言不知道会有多少,你再解释也讲不清楚。因此,中央的决定是坦诚且英明的,最关键是透明和公开。”

(作者系河南省南阳市委党校副教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