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广东省属国企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省属国企凡设立党委的一律设立纪委

广东:强化纪委独立性 设巡视组巡视省属国企

2014年09月04日09:36   来源:南方日报

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国资领域成为了反腐“主战场”,多名央企高管落马。而在广东,国资领域的反腐工作也在加速推进。省国资委已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

日前,广东省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广东省省属企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工作的意见》,也标志着我省省属国资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意见》要求,省属企业凡设立党委的一律设立纪委。为强化省属国企纪检监察机关的独立性,《意见》规定,企业纪检监察机构人员考核管理以上级纪委为主,以加大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垂直管理力度,解决当前监督者被监督对象考评、受制于人、监督者不敢监督等问题;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为主,以减少对企业纪委办案工作的干扰,使企业纪委敢于执纪办案。此外,《意见》还要求省国资委成立省属企业巡视督查办公室,巡视各企业。

纪委主业不突出监督难到位

目前省属国企的纪委书记兼职过多,一般都兼任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不仅分管党务和纪检监察工作,还分管维稳、扶贫、法务、安全和风控等诸多事务,导致主业不突出,监督难到位

老李是我省省属某国企的纪委书记,虽是纪委书记,但他手下只有4个“兵”。他自己也兼着工会主席的职务,还要分管扶贫、维稳等事务。他笑称,纪检部门在一些企业是弱势部门、边缘部门。

有4个“兵”的老李其实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工作人员还不算最少。据省国资委统计,省属企业现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约2700家,纪检监察机构565个,纪检监察工作人员1182人,其中专职414人,兼职768人,平均每家企业不到1人。

在企业纪委工作多年的老李对南方日报记者说,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受主要领导的政治素质决定。如果企业“一把手”不想监督,纪委的监督就无从着手。有的企业对业务经营的一般性项目、投资交班子成员集体决策,而对一些重点性、敏感性事项,却采取个别通气、私下渗透的办法,规避纪委介入干预。不仅是老李,他说,目前这种机制下,企业“同级无法监督、下级不能监督;事前监督找死、事后监督等死”的状况比较突出。

对国企纪检监察工作密集调研的省国资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小刚对记者说:“近几年省属企业二、三级公司腐败案件频发,这与纪检监察体制不健全有很大关系。”

考评纪委书记以省国资委纪委和人事部门为主

《意见》要求建立纪委领导考核评价机制,省属企业纪委书记履行监督责任的年度考核评价以省国资委纪委会同省国资委人事部门为主,纳入独立考核评价体系

在经过了一系列密集的调研和讨论之后,今年8月11日,省国资委制定出台了《意见》。据了解,《意见》酝酿期间,得到了省纪委特别是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的高度重视,他多次听取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可以说,《意见》的出台实施,宣布省国资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首先就是要落实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建起科学合理的工作队伍。”张小刚说。《意见》要求,省属企业凡设立党委的一律设立纪委,同时设立监察部门,与纪委合署办公,配有专职纪委书记、副书记和监察部门负责人,专职纪检监察人员编制数额3—7人,大中型企业不得低于5人。根据规模和任务需要,专职纪检监察人员可以适当增配。

为了加大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垂直管理力度,解决当前监督者被监督对象考评、受制于人、监督者不敢监督等问题,《意见》要求建立纪委领导考核评价机制。省属企业纪委书记履行监督责任的年度考核评价以省国资委纪委会同省国资委人事部门为主,纳入独立考核评价体系;纪委副书记和监察部门负责人的考核评价以省国资委纪委会同企业纪委与企业人事部门为主;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以企业纪委会同企业人事部门为主。

“省属企业纪委书记排在企业行政副职之前,其薪酬待遇不低于本企业同一级别副职平均水平,视情况可以享受本企业正职薪酬待遇;省属企业纪委副书记排在各部门正职之前,其薪酬待遇不低于本企业部门正职薪酬待遇平均水平;同时兼任监察部门负责人的,可按企业总经理助理级配备。”张小刚说,这一改革是为了确立纪检干部的权威地位与荣誉感。

为了解决纪委书记分工过多、偏离主业的问题,《意见》专门规定,企业纪委书记由党委副书记兼任,专职监督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内审等工作,不分管与监督无关的业务。

《意见》还给企业的纪检监察干部们配了一把“尚方宝剑”:明确规定,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可以参加或列席企业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相关会议,可以查阅企业有关文件、资料,调阅企业财务、内审和企业监事会工作情况报告……

据悉,在全面推进省属国企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同时,省国资委还准备选择2家省国资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省属企业和1家省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省属企业进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试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