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记者贾玥)今年以来,我国多地党政机关和企业对公务用车进行了拍卖。五粮液集团开国企之先河,先后两轮共拍出公车571辆,成交额4764万元。沈阳大东区拍卖121辆公车;江西新余市464辆公车拍卖成交额近2700万元;山东莱芜等地的公务车日前也被拍出。
有评论认为,2014年全国将掀起公车拍卖潮。事实上,随着2013年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公布,各地公车改革进度在明显加速。记者注意到,车改对于拉低各地“三公经费”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补贴标准不一等争议问题,亟需在国家层面做出统一的政策安排。
多个地级市车改后平均每年省2000万元
执着建言公车改革的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测算,目前全国的公务用车在200万辆以上,包括副省级以上的专车,正厅级到科员的一般公务用车,以及保证执法、执勤等需要的其他车辆。
“保守估计,全国上下至少有50万干部在使用公车,《条例》直指‘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如果能够实现就是真正的‘壮士断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对本网记者表示。
经本网记者不完全统计,多个实行公车改革的地级市平均每年可因此节省经费2000万元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新余市委书记刘捷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该市如果按照800辆公车计算,每辆车的司机工资、油费和过桥过路费等每年至少需要8万元,也就是总共花费6000多万元。实行车改改发交通补贴后,加起来不过4000万元。
同样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市长侯淅珉透露,铜陵市在2009年启动公车改革后,每年可因此节省1300多万元。湖南省岳阳市此前则表示,按每台公车每年减少0.5万元运行经费计算,每年可节约财政经费2000万元以上。
据广东媒体报道,2004年8月启动主要针对市直机关的公车改革后,中山市每年可节约财政经费2200万元。东莞市因车改一年节省3000万元。实行车改后,佛山市市直机关公务用车总费用年均节约2000多万元。惠州车改之初预估,每年可因此节约经费2000万元。
公车消费一直是我国“三公经费”的主体。数字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79.69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为43.99亿元,占比57.36%。通过车改可以拉低公车消费,从而推动“三公经费”的整体下降。
![]() |
相关专题 |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