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权力如何进笼子?

聚焦一些地方出台新规则限制“一把手”权力

2014年02月13日19:5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权力如何进笼子?——聚焦一些地方出台新规则限制“一把手”权力

新规定带来新气象 落实规定还须不折不扣持之以恒

中央纪委相关会议提出,适当分解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内部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运行闭环系统,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方式。

“‘一把手’限权对预防腐败有积极意义,在权力资源科学配置以及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方面前进了一步。”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高波说。

在一些试点地区,“一把手”限权给基层权力运行带来积极变化。广东某地级市一名副局长表示,“一把手”权力缩水在实践中对反腐败有积极作用。像大额财政支出、人事任免等一般都要经过党委会讨论。“一把手”即便有违规的冲动也不得不考虑一下影响和风险。

但有专家指出,由于缺乏动力机制,有的地方试点“一把手”限权虎头蛇尾、徒有形式。“一些好的做法刚开始时提得多,但过段时间又没动静了。”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不直接管”并不代表“不能管”或“不想管”。在实际工作中,“一把手”仍掌握着最后的拍板权和监督权,仍可能存在腐败动机。

构建透明结实的制度笼子 让权力在其中规范运行

专家指出,要把“一把手”限权落到实处,还需通过严格的程序和可执行的细则来确保“好的制度”在执行中不走样、不变形。

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谊教授表示,以“末位表态制”为例,如果“一把手”较为强势,集体决策时采用口头或举手的表决方式,有可能影响到班子成员的表决行为。因此,在实施“末位表态制”的实践中,应当通过具体的决策形式来保障。

权力的过分集中、违规滥用是腐败根源,对党政“一把手”限权只是起点。

王世谊指出,应在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基层试点基础上,逐步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制度体系,扎牢制度的笼子,让各级领导干部不敢贪、不能贪、不愿贪。

“解决权力平移、下移、转移并不能完全解决腐败问题。”高波指出,“重要的不是谁掌握权力,而是权力怎么用。”

制度的笼子应如何构建?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认为,应改革‘议行合一’的现状,通过合理分解、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扬汤止沸到釜底抽薪的转型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不走这步不行。”

其次,制度的笼子还要扎牢扎密。高波指出,这个笼子不能过于粗疏,也不能留有后门,要通过完善预算、审计、追责等配套制度,真正让权力在制度内规范运行。

但同时,制度的笼子也不能成为一个黑箱子,还要提高权力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高波说,要让老百姓看得到,能够监督。(新华网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 周婷玉、凌军辉、欧甸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