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习骅:军机处的纪律

2014年01月28日14:4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军机处的纪律



  嘉庆的爷爷雍正,当年的做法完全不同。

  康熙归西,雍正登基,朝鲜国王派特使来北京庆贺。这个特使具有超凡的观察力,回国后报告国王:大清很有希望,康熙朝的兴盛将会延续。国王问理由何在,特使用细节说话:

  康熙晚年,我每次到北京,看到紫禁城内外的警卫人员,个个松松垮垮,没个站相,一点都不像军人。夏天更糟,有的甚至脱掉军服、扔下枪械,光着膀子喝茶、睡觉、下棋、吃西瓜,互相打闹嬉戏。这次大不一样,警卫部队风纪严谨,着装整齐划一,态度严肃,目光炯炯有神,一副随时准备出击的样子,让人顿生畏惧。

  朝鲜特使没有看错,雍正确实是胸怀大志、锐意进取的大政治家,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排名靠前。为了大清的长治久安,他创设了军机处,集中权力推行新政。他严明纪律,规范行为,整顿松松垮垮的官场。打懒肃贪,从重从快,铁血凛然。短时间内,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焕然一新,行政效率大幅提高。政治清明,经济自然发展,库存充盈,迅速弥补了前朝赤字。

  雍正时期军机处官员的作风情况,跟嘉庆朝有着天壤之别,很能说明问题。

  对军机处,雍正一开始就要求很严、很明确。一是规定大家必须在凌晨五点之前到岗,并且保证今日事今日毕,不得拖拉。二是改变惯例,减少递送公文的层级,做到直接送达,竟创造了日行八百里的记录,保证了政令畅通。三是严格保密纪律和廉洁制度,决不允许跑风漏气和以权谋私。

  四川布政使程如丝犯罪当诛,在死刑判决书送达成都之前一周,程如丝就知道了结果,以自杀逃避了法律制裁。雍正抓住这个案例,严肃处理了泄密者,完善了制度,为军机处工作人员划了一道醒目的红线。

  最早在军机处工作的张廷玉,深受皇帝信任,几乎所有重要文件都是他起草的,是知道秘密最多的人。但他一脸严肃,一个铜板不收,昼夜埋头干活,没有任何人敢到军机处找他聊天。和珅那样的军机大臣,在雍正时期根本没有生长土壤。

  三

  在封建中国历史上,堪称“盛世”的高峰时代寥若晨星,康乾盛世是其中之一,且前后绵延长达100多年,超过整个清朝历史的三分之一。但是,连接康熙和乾隆两座大山的桥梁,正是雍正,雍正皇帝是康乾盛世成型的关键。

  设想一下,假如没有雍正的创新精神和严刑峻法,康熙后期的弊政持续传承和发酵,乾隆前期就不可能那样成功,所谓的“康乾盛世”,顶多是“康熙盛世”。所以不少史家主张,所谓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康雍乾盛世”。

  奇怪的是,康熙和乾隆享有“宽仁”的美誉,雍正这样负责任的帝王,却背着“严苛”的恶名。殊不知,无视法纪是官员责任意识缺失的结果,也是贪污腐败的序曲。如果朝廷热衷于当好好先生,带头把规矩当摆设,官员肯定舒服无比、为所欲为,老百姓的日子就不舒服了。老百姓活得痛苦,政治统治能长久吗?载舟的水一旦沸腾,清朝一定是另一个元朝,哪会享有三百年江山!

  公务人员是政权大厦的四梁八柱,严明的纪律是梁柱的防腐剂,是保持梁柱长久支撑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秋风扫落叶的气度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全面围剿“四风”现象,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缩小越轨空间,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严处罚、快了结,人民群众亲眼看到了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一天和一天不一样,谁不心情舒畅、欢欣鼓舞!

  在近日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纪律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阐述,掷地有声地宣示“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严肃提醒全党:“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事实上,随着规定越来越细,笼子越扎越紧,查处越来越频,高压线的电流越来越强,广大干部对纪律和制度的敬畏,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心存侥幸的人,从未像今天这样稀少。于是,“官不好当了”的慨叹出现了。

  这样的叹息声,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现象、好消息、好兆头,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历史的经验是:法纪越严,官越不好当;官越是不好当,国家越是前途无量,人民越是充满希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