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治顽疾为改革铺路——八项规定出台一周年对话有关人士

2013年12月19日14:10   来源:山西日报

八项规定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准备铺路基

记者:有观点认为,此举不仅一扫沉疴,而且为改革铺了路,是这样吗?

栗俊昌:八项规定的执行,不仅使更多的党员干部警醒起来,而且是直接纾解民怨,改善民生,使全社会对改革产生了更大的信心和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讲,八项规定正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准备、铺路基。

贾卫彬:八项规定既是针对官场顽疾,也是回应民生呼声,让全社会看到了希望。整顿政风的逐步推进。这就为改革铺了路,使民生改革和行政改革有望得到进一步推进。

张建武:改革需要风清气正的行政环境,否则,改革就有可能被一些人钻了空子。因此,坚定不移地执行八项规定,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

记者:因为权利受到制约、反腐败力度加大,一些官员难免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束手束脚,不敢干事,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栗俊昌:这种现象不但有悖于八项规定出台的初衷,长久下去,则会误国误民。一方面,各级领导自身不能有“无过便是功”的心态。另一方面,要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支持干事创业的干部。

贾卫彬:不能说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就是束缚干部手脚,不敢放手工作。只要对待名利时“知足”,对待自己时“知不足”,对待工作时“不知足”,就不难避免这种情况。

张建武:在反腐重拳面前,体制内说谎的人、职业行贿人、裸官者、特殊生意人、既得利益者的日子变得不好过,这很正常,也是好事。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

贯彻八项规定不能肤浅化表面化形式化

记者:官场清风扑面,气象为之一新,成绩来之不易,如何继续保持这种良好势头?

张建武:要在“禁”的同时,在“导”上做文章,也就是要加强正面的宣传引导,使严格执行规定的人有尊严感、荣誉感,让遵守八项规定成为自觉的行动。

栗俊昌:解决“四风”问题开局良好,下一步要着力解决贯彻八项规定肤浅化、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做到标本兼治。

贾卫彬:八项新规像一把把手术刀,指向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痼疾。保持这种好的势头,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思想,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认识,久久为功,善做善成,善始善终。

记者: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八项规定的执行也是这样。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你们有哪些期待?

张建武: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许多方面还基本上是“撇浮油”,也就是解决表面问题,要解决根本问题,还得从体制机制上动刀,打破利益集团的垄断,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栗俊昌:继续加大监督、惩戒力度,彻底消除一些干部的观望心态和“避风头”思想。

贾卫彬: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希望能够创造性地把中央改革部署与具体现实对接,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落到工作实处。(记者 徐补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