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八项规定”一年来

李晔/孔令君/李茂君

2013年12月05日09:15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八项规定”一年来

办公室主任轻松了

  “八项规定”刚开始,领导就跟小陈嘀咕过好几次:“憋死了!”

  小陈知道,领导是爱喝酒的人,吃饭无酒不欢。可如今,已经连续好几个星期,没人请领导吃饭了,别说请,连陪喝酒的人都没有。

  领导抱怨说,只得下班回家跟老婆对酌半斤,过过酒瘾。小陈接不上话,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或是皱着眉头附和着抱怨几下。

  可实际上,小陈心里开心得很。他所在的办公室工作,以前最频繁时,为各“兄弟单位”及外省市来考察交流的客人,一周要准备3次宴请,现如今,三周最多不过1次接待。

  对他而言,八项规定直接减轻了他的“工作量”。

  刚开始他跟领导都不太习惯——私底下有人说“吃得不爽”,工作餐要么是自助餐,要么就是简餐,有时候就6个菜;倒不是没吃饱,可作为招待方,面子上有些挂不住;而且一旦不喝酒,餐桌上就有些冷场,“没有氛围”,吃饭时间大大缩短。后来,大家都习惯了。

  小陈说,如今下属单位来办事,都很“自觉”,打个招呼办完事就回去,怎么挽留都不肯一块吃饭。小陈去其他单位办事,也都“自觉”地要在晚饭前赶回来。

  不吃请了,工作受影响吗?小陈觉得,只要人们都习惯了这样的“程序”,按制度按规章办事,业务工作不受影响。

  不过他承认,对一些认为“陪吃喝”就是“主要工作”的人来说,日子就不好过了。

  吃饭喝酒是“主要工作”?波兰人安迪不大理解。

  他在波兰招商投资局上海办事处,也是位“办公室主任”。

  他也会说一些“场面话”,比如“为了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我们粗茶淡饭,以茶代酒”。出人意料的是,他不仅了解“八项规定”,还非常“拥护”——从工作效率来说,八项规定为他节约了不少时间。

  他也有不少“招待任务”,对方是中波两国的企业家,或是中国各地政府;可他从来以简单的自助餐会形式,没有好酒,也没有礼物,更没有娱乐安排,他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来“诚心诚意谈合作”,以及“对项目真正感兴趣”的人。

  简朴会风“逆袭”

  这一年,常在长三角一带考察投资环境的商务客胡先生,见证了会风的变化。

  4月,他在上海某区参加会议,居然因找不到会场而迟到。只因过去,会场都是大条幅、红地毯、花篮簇拥,“闭着眼睛都知会场在哪儿”。好不容易寻到会场,入座,他又发现细节变化——原本桌上多是一瓶矿泉水、一杯热茶的“标准配置”,与会者可根据喜好选用,这回独独一瓶水。

  5月初,他在浙江某县,当地召集几百党政干部,召开接轨上海推进会。这次会议破天荒,被安排在一个略显破旧的体育馆内。许是年代已久,空调动力不足,馆内人头济济,官员们大汗淋漓。想喝水,但椅上竟未摆放矿泉水,现场工作人员示意,体育馆内8个出入口,均放置有铁水桶,桶旁是一大叠中号一次性杯子。一时,官员们哭笑不得,更有人“以苦为乐”,索性与那“古董级”的铁水桶合影留念。

  6月,胡先生到浙江另一县,参加当地经贸洽谈会。他被安排在当地一个未挂牌的酒店,看硬件,应该有五星级。会务接待解释:“不敢去挂牌的五星级酒店,否则太明目张胆。”待午饭时,他被通知没有桌餐,每位客人发一张饭卡,到酒店一楼“大食堂”就餐——客人自己端盘子,每取一菜,便刷一次卡。饭毕,他打听下来,人均消费多在七八十元,虽也略显奢侈,但总比十人一桌圆桌来得节俭。

  10月,他去江苏某区。该区原先极讲排场,往年的招商活动,车队浩荡,前有警车开道,后有彩车助阵,主席台上,区领导致辞,每讲一句,旁边翻译便要翻译一句。台下黑压压人群中没发现一位老外,有人纳闷,不知翻译“翻给谁听”。但今年不同。同样是当地一年一度最重头的金秋经贸节,耗资巨大的礼花晚会、文艺演出统统取消。中午,虽是圆桌,但上的菜都非饕餮,代之以各类小点。会务接待方脸上歉疚,生怕怠慢,要求服务员每道点心都上3份。最后,是每人一碗红汤面。这顿朴素的桌餐,客人风卷残云,半小时搞定,大家都赞高效务实。

  一年,胡先生感触良多。他说,他亲眼见到,有位与会代表提出“要单间”,但会务方一句“有八项规定”,就把这无理要求理直气壮挡了回去。当然,对于各地存在的一些“变通”之法,他认为是“地方上原先那套接待思路仍存在惯性,无法戛然而止。所以,更加希望那些折衷之术,只是过渡期的产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