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公开三公经费希望大大方方不要拖拉
深圳第二次发布部门三公经费,不仅去年“低调”的作风不改,依旧是“静悄悄”的挂在各部门官方网站或深圳政府在线的“信息公开”栏目的“资金信息”子目录上,而且还比去年延迟近两个月之久,离全市三公经费的披露时间更是隔了近3个月。而公布的部门几乎与去年一模一样,仍是市级政府部门,且44个部门至今还有6个未公布。
深圳素来爱学习“邻居”香港,尊广州为“老大哥”。但香港在政府预决算公开上向来极为透明,82个政府开支项目逐一罗列,最近5年收支统计一目了然,纳税人缴纳的每一分钱怎么花?花在哪里?香港市民都能在特区政府网站上找到详细数据。同时,市民还可以在预算案发布当日到指定地点领取印刷版本来阅读。
即便是同一制度下的广州,在前不久的部门三公经费公开上,广州市纪委专门举行发布会,称市、区(县)、街镇三级政府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还出台公开规范范本,要求内容要具体到“类”、“款”、“项”,并新增了“行政经费支出”情况统计。待部门公布后,广州市财委负责人又专门出来答疑,称如有部门未按要求公开,将联系督促并指导该部门按要求公开。而广州三公账本的细致规范,也被内地“申请预算公开第一人”、公共预算专家吴君亮赞为全国表率。
对比之下,深圳坊间议论纷纷:原本以改革闻名、敢为天下先的特区深圳,缘何一年又一年,慢慢从“改革者”变成了“保守派”?
就在本周二,十八界三中全会闭幕当日,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北京表示,深圳要带头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拿出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勇于承担,在突破性改革上先行先试,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做出特区新贡献。
希望深圳公车改革方案能早日发布;希望明年的三公经费公布时能对公众“敲一声响锣”,并有更多部门公开;希望三公经费内容能更规范和详细;希望每一次公开,不是披着“主动”的面子,内里却是“被动”的里子。(记者 张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