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神州劲吹节俭风

公款大吃大喝 豪华晚会 奢侈招商 停

叶晓楠  骆萤雪

2013年08月29日07: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由中央政治局带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反奢靡的行动再度掀起了高潮。

7月,中办、国办印发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5年内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这一项禁令很好地印证了李克强当选总理后在首次记者会上向全国人民的承诺。

紧接着,8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通知指出,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坚决刹住滥办节会演出、滥请高价“明星”、“大腕”的歪风。同时还要求,制定规范的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支出标准,严格晚会经费预算,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不得借举办晚会之机发放礼品、贵重纪念品,防止利用晚会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

日前,财政部也发出通知,在全面公开省级预决算及“三公”经费的基础上,各省应于2015年之前,在省内所有县级以上政府开展包括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等方面的公开工作。其中,2013年各省应至少选择20%的地市级和县级地区开展“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2014年所选地区应至少达到省内同级政府数量的50%。“三公”经费不断透明公开,为反奢靡之风的落实提供了强硬的保障。

近日,随着中秋节和国庆节的临近,中央纪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四风”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批示精神。会议提出,当前要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中秋和国庆佳节。会议还指出,纠正“四风”必须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日常性监督与阶段性检查抽查结合起来,对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提高执纪监督的实效性、震慑力,坚决防止反弹。

为何奢靡成为整治重点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奢靡之风在许多方面都有表现,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腐化了政治生态,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因此,业内人士纷纷认为,中央在这个时候提出反对奢靡等“四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网友“@湖言大山”在微博上“吐槽”:“近些年,公款消费挥金如土屡见报端,官员公款挥金如土的不正之风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公信力。”

“奢靡之风不反不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接受本报采访时解释说,“奢靡的作风本来就与艰苦朴素的党风格格不入。”许耀桐认为,身为公职人员,一旦沾染奢侈浪费的恶习之后,便会让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容易使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产生隔阂,这样也是与我们的群众路线背道而驰的。应该说,奢侈早就存在,长期以来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所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才会如此坚定决心,打击的密度和强度都比往年大大加强。

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罗崇敏也在微博上评论了奢侈消费的危害:奢侈消费表面上看刺激了一些特殊消费品的生产和创造,但从深层次和长远来看,会带来人的异化、文化的异化、生活方式异化,会导致消费心理扭曲、破坏生态环境,诱发腐败滋生,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他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做反奢侈消费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胡小武看来,当前反奢靡的举措针对性很强,主要是针对政府官员、公务人员等。他指出,公务人员花费的是公款,所以更容易滋生随意消费的行为。例如一些奢侈品由官员群体在消费和使用,且多由利益群体赠送,这样的奢侈既浪费了纳税人的血汗钱,也助长了贪污腐败之风。

另外,人们也注意到,反对奢靡之风,绝不仅仅是揭露贪官、惩处贪官,还应该追究奢靡行为背后滋生的腐败链条。比如近年来,一些地方举办的豪华文艺晚会和高成本节庆活动,往往由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除了耗资巨大、增加企业和群众负担、助长不正之风外,奢侈的“烧钱晚会”背后还有可能存在重重“潜规则”,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奢靡背后的经济利益链不容忽视。

对此,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认为,一旦奢靡之风盛行,将会在整个社会树立一个坏的标杆,成为坏榜样,败坏整个社会的风气,影响社会的公平。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