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党史人物纪念馆|经典著作|历次党代会|党史大事记|开国将帅名录|党史百科
党史上今天|口述党史系列访谈|历史相册|党史周刊|图书连载|永远的丰碑|图说党史

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专题>>廉者仁心——北京廉政历史文化展览>>第三单元:廉鉴春秋

第三单元:廉鉴春秋

第二节:国富民安始于廉洁

【字号 打印 留言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于谦祠,拍摄于北京市东城区西裱褙胡同

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于谦冤案得以昭雪,朝廷诰示天下说:“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持,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赠给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旁建祠堂,曰“旌功”,令地方有关部门按时祭拜。万历中,改谥号为“忠肃”。北京东城区西裱褙胡同建有“于谦祠”。

于谦故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主建筑“忠肃堂”,原是故居的厅堂,陈设简单,一眼望得到底,一如于谦清白的一生。“忠肃堂”门廊的一副对联:“吟石灰、赞石灰,一生清白胜石灰;重社稷、保社稷,百代罄(qìng)击意社稷”。

于谦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台山麓,修复于公元1982年。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帝南巡凭吊于谦墓时,题写匾额“丹心抗节”。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帝南巡凭吊于谦墓时,题写匾额“丹心抗节”。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为官时,正值宦官王振专权,朝臣相与攀附。于谦任河南巡抚时,友人劝他贿赂王振或赠送巾帕、蘑菇、线香之类的土特产,于谦答复说:“此次进京,如同以往一样,唯有两袖清风而已。”并做《入京诗》一首。

《题画诗》:“青紫均沾雨露恩,一团生意淡中存;食前方丈倘来物,大节还须咬菜根。”于谦借用嚼得菜根百事可为的喻理,表达乐于节俭。

《无题》:“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所以古志士,终身甘缊(yùn)袍。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一钱付江水,死后有余褒。苟图身富贵,朘(juān)削民脂膏。国法纵未及,公论安所逃。作诗寄深意,感慨心忉忉(dāo)。”诗文将唐代宰相元载贪污受贿与后汉会稽太守刘宠廉洁爱民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于谦提倡清正廉洁的主张。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编:李源、姚奕)
推荐此新闻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密码:去微博看看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